陈规是哪个朝代的人

本站作者 2023-10-13 10:26:00

守城的意思

《守城录》系城防专著,其精言粹语大多集中在城池建筑、守城器械的制造与使用、守城战法等方面。卷一:靖康朝野佥言后序:本卷主要是陈规就北宋京城开封被金军攻陷后,对城池守御战的战略、战法等问题的论述,认为开封之失不在于“天数”而在于“人事得失所致也”,即开封之失陷,全在于将吏官帅的失职,并提出了应对金军攻城战的若干战法。

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1127)正月,陈规在德安府(府治今湖北安陆)得知开封失陷的消息后,认为“都城之大,壕堑深阔,城壁高厚,实龙渊虎垒”之地,况且又有禁旅卫士百万之众,即便金军能乘一时之猛势前来进犯,也不至于遭致城破国亡的惨祸。当陈规了解金军攻破开封的全过程后,指出“金人攻陷京城,朝廷大臣与将吏官帅应敌捍御之失,虽既往不咎,然前车之覆后车之戒事,有补于将来,不可不备论也”。

当朝廷要发兵救援太原时,有的大臣竟然提出“中国势弱,敌势方强,用兵无益,宜割三镇以赂之”的投降论调。陈规则认为:“势之强弱在人为,我之计胜彼则强,不胜彼则弱。若不用兵,何术以壮中国之势,遏敌人之强。用之则有强有弱,不用则终止于弱而已。”所以他指出:“强者复弱,弱者复强,强弱之势,自古无定,在于用兵之人如何耳。”在当时亡国投降之论充满朝野的情势下,陈规之论如石破天惊,有力地激励了爱国官兵抗金的斗志。

陈规指出:当时河东宜抚使统兵17万,加上河东义勇5万,共22万兵力援救太原,结果仍然失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统兵将领没有将22万兵力分作几路进兵,而是集中在一路“直行而前”,当与金兵遭遇时,只有少数先锋部队同敌作战,后面大部队拥挤堵塞,战斗力不能发挥,结果先锋部队一败,后面大部队也立即混乱溃退,一败涂地。这完全是由于统兵将领不善于指挥造成的。

如果将22万兵力分作几路行进,一路为主力策应各方,一路深入敌境,袭击敌后,一路断敌后路,使其败不能退,一路用向导引路,伏兵于敌人运粮的路旁,断绝敌人的粮秣,一路断敌援兵,使敌军孤立无援。这样分兵几路,各路兵力的战斗力便能充分发挥,使敌应接不暇,即使一路失利,也不至于一齐败溃。所以开封的失陷,是援太原之战的失利造成的。

陈规虽非职业军事家,但他的论述表明他是一位善于用兵并以谋略取胜的杰出指挥员。陈规认为,善于守胜的将领,小城能守,大城也能守。如金将尼玛哈进攻寿阳(今属山西)时,“寿阳城小而百姓死守,凡三月,残敌之众万人,而竟不拔,此必守城人中有善为守御之策者”。至于开封这样的大城也应能坚守。他说:“城愈大而守愈易”,只要把全城分作若干区段,划定各守城军队分守的界限,并在战前做好各种守备设施,配置适当的兵力兵器,便能使敌不能登城。

即使登城,也能置敌于死地;“敌欲入城,引之入城,已入,即死”;像开封这样百里大城,即使有数步之地被敌人攻破,也不难将其消灭;开封之失,是由于守城之人不战而降敌,这不是敌人善于攻城,“乃(是)守之不善也”。陈规认为:要进行守城战,“在乎守城之人于敌未至之前,精加思索应变之术,予为这备耳”。陈规的论述,切中开封失陷的要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