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 二室峰峰昔愿游

本站作者 2023-10-30 23:47:00

写嵩山的诗

唐诗故事

二室峰峰昔愿游

在唐代,嵩山已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众多的诗人们或“欲游”,或“远眺”,或“送人游”,以及“游毕下山”,都写有诗篇,在本节我们选录一些,看看当时情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诗人李益被任命为河南少尹,供职于洛阳。这年诗人贾岛从范阳(今北京西南)来到洛阳,与李益诗歌往还。初秋时,贾岛欲去嵩山游览,写了一首七言诗与李益留别。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

贾岛

孤策迟回洛水湄,孤禽嘹唳幸人知。

嵩岳望中常待我,河梁欲上未题诗。

新秋爱月愁多雨,古观逢仙看尽棋。

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此诗的意思是:我一人一根鞭子,骑驴在洛水边徘徊,像一只孤独的鸟,希望有友人能听听我的声音。我所向往的嵩山,一直在等待我去,我即将踏上河桥出发,可话别的诗篇尚未写好。初秋时节嵩山的月色多么使人爱怜,可就怕秋雨太多总是阴天。在嵩山那古老的道观中遇见仙人,可以尽情地看他们下棋。我这小百姓来此斗胆地问一句,您像凤凰一样何日将飞归长安的凤凰池(唐朝廷中央机关中书省别名凤凰池)?

唐末诗人吴融,用一首七律描述了他远眺嵩山的所见:

望嵩山

吴融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

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

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蟠。

始知万岁声常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此诗的意思是:嵩山的三十六座高峰耸立如高冠(“冠”在此处可当人戴的高帽子解;也可解释为鸟类头顶上的肉冠或羽毛突起),我在晴天登上百尺高楼,独自眺望。山峰超过鸟能飞到的最高处,峰峰相连,抬头仰视青天都变得那么窄小。苍翠的青山阴影遮蔽了大地,白昼都是一片寒凉。山峰太高,飞越困难,南飞的大雁也不从这里经过(在今湖南衡阳附近的南岳衡山,有回雁峰,相传南归的大雁到此不再南飞。诗中“衡阳”指此事)。南京的钟山虽号称龙蟠虎踞,可与嵩山相比,真算不了什么。我这才知道,山呼万岁之声长在(意思嵩山之神永远是那么灵异),它一直等待皇帝的车驾东巡来到嵩山。

中唐诗人欧阳詹,在友人赴嵩山游览时,赋有七绝一首送行。

送闻上人游嵩山

欧阳詹

二室峰峰昔愿游,从云从鹤思悠悠。

丹梯石路君先去,为上青冥最上头。

诗题中的“上人”,为对僧人的尊称。诗的意思是:太室和少室所有的山峰,我过去就想去游览。与白云野鹤为侣,思绪悠长。您先去沿着台阶和石路登山吧!要努力一直攀登到连接青天的最高处。

白居易不愧为大诗人,在送友人去嵩山游览时所赋的七绝中,也没忘了请友人将诗吟给嵩山的三十六峰听。

送嵩客

白居易

登山临水分无期,泉水烟霞今属谁?

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

此诗的意思是:对我说来,登山玩水还是没日子的事,嵩山上的烟霞和泉水这些优美的风光,现在已属于谁了呢?朋友您到嵩山时一定要高声吟这一句,好让三十六峰都知道我对它们深深地怀念。

初唐诗人宋之问和王无竞,二人结伴游嵩山,下山时恋恋不舍,宋之问写了一首七绝《下山歌》,王无竞则按宋诗的风格和作了一首七绝。

下山歌

宋之问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常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和宋之问下山歌

王无竞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松石间。

出谷口兮见明月,心徘徊兮不能还。

这两首七绝中的“兮”字,相当于现代的“啊”。宋诗的意思是:下嵩山啊我思恋不已,与好友一起越走越慢。你看那松树间的月光,经常是那么明亮,好朋友啊!我们何时能再重游呢。

王无竞诗的意思是:太阳落山天已薄暮,我们下嵩山,小路在松树和大石间穿行连绵不断。刚出山谷抬头就见到了明亮的圆月,我的心还在山间徘徊不愿归去。

唐诗故事丨明君封禅日重光

唐诗故事丨嵩山凡几层

唐诗故事丨乱兵烧我天子宫

唐诗故事丨四海齐名白与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