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灾的诗句名言
1. 关于火灾的文言文(除口技)
如:《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汉书·霍光传》等。
例:选自《汉书·霍光传》。
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 ... 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其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释
⑴过:拜访。⑵傍:同“旁”,旁边。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⑷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⑸息:同“熄”,灭。⑹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⑺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⑻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10)亡(wú):同"无",没有.
译文: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 ... 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 有哪些主题是消防,防火一类的古诗或古文
第一篇:《消防诗歌》
公共消防咱维护,发现火灾速报警。 若有隐患和违法,拨打 ... 快举报。 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埋不占不损坏。 进入公共场所时,不带易燃易爆品。 燃放烟花爆竹时,消防安全牢牢记。 制定逃生疏散图,时时检查消隐患。电源线,不乱接;老设备,勤更换。燃气灶,常检查;有泄漏,速关闭。香烟头,不乱扔;安全口,不堵占。小学校,大公司;常组织,常演练。遇火灾,需沉着;不贪财,不跳楼。过浓烟,捂口鼻;弯下腰,俯身行。消防歌,人人知;全社会,才安定。
第二篇:《精选消防诗集》关于火灾的诗句
一片片火海诠释我们的本色 一声声警笛证明我们的承诺 一条条水龙喷涌我们的 ... 一份份忠诚夯实我们的执着 我们是平安的使者 守护着妈妈的嘱托 忠诚凝聚我们关于火灾的诗句
奉献是我们的星座 人民需要我关于火灾的诗句
时刻准备着
太阳月亮星星拨动我们的脉搏 人民需要我
时刻准备着
中国消防的好男儿 捍卫平安幸福的生活 捍卫平安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关于消防安全的诗歌》
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
名叫飞蛾。
它们义无反顾地扑向烈火,
只为得到生命的升华。
传说中有一种鸟,
名叫凤凰。
它们毫不畏惧地在焰火中飞舞,
只为得到生命的永恒。
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中有这样一群年青人,
他们奋不顾身地奔向熊熊大火,
只为不辱他们光荣的称号,
那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
孩子们的笑脸,
是你们的祝福;
关于消防安全的诗歌关于消防安全的诗歌
年青人的幸福,
是你们的渴望;
老人们的安祥,
是你们的期盼;
祖国的繁荣昌盛,
是你们不朽的追求。
我赞美你,
可爱的消防战士。
3. 鹦鹉救火文言文答案
《鹦鹉救火》
作者 刘义庆
年代 南朝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都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23.为(即为灭火):替
24.重:双重
25.遥:远
26.足:值得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 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
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4.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4. 关于火灾的词语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救焚投薪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 ... 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 ... 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神焦鬼烂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一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5. 在线急等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的全部文言知识,十万火急明天要交的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写给好朋友杨敬之的,文中对朋友家遭逢火灾、财物殄灭的残酷现实表示同情,同时又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受害者进行开导劝慰,鲜明表达出作者自由旷达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他出生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十个年头。这个时期属中唐。
生于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已经是一蹶不振,除了社会经济因长年动乱已大伤元气外,中唐时期仅就直接威胁上层统治的政治问题而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二是宦官擅权。他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集团,锐意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重获起用回长安,因为刘禹锡的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又被贬谪,改任柳州刺史,最终客死柳州。[原文] 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③,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④,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⑤,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⑥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⑦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⑧;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⑨。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
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不悉。宗元白。
[注释] ①[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
②[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滫,淘米水。
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齐国人称之为“瀡”。 ③[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为祸是福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互相转化。 ④[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⑤[奋其舌]这里指对皇帝劝谏、上疏等。奋,鼓动。
⑥[孟几道]孟简,字几道,擅长写诗,尚节好义,是柳宗元的好朋友。 ⑦[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
⑧[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人的嘴。
⑨[许不吊灾,君子恶之]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0年),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没有去慰问,当时的有识之士据此推测许国将要灭亡。许,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一带。
[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 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