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古诗词吗知乎(离骚是诗吗 )
是中土历史上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按古音读是押韵的。离骚开创了律诗讲求对仗和韵律的先河,是唐宋五言和七言律诗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其风格是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其语言运用特点是灵活穿插转换比、兴。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
表达了必须推行美政才能使楚朝强大的治民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
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
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下面仅仅对其中收入为高中课文的一小段作较详细的原意解读:
第三章《再试》92至129行。 经过反思,更觉得唯有推行美政,皇朝才有出路,于是再求进。
(8)叩天门,92至107,共16行
分为“白天行状”6行、“入夜休息”4行、“将雨赶路”6行等三小节。第三小节最后一行总结。
92.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 决心坚定。<白天行状> 本句为理解难点,详解如下:
"耿吾既得此中正"。从文言文结构看, 耿是动词,“吾既得此中正”是宾语,吾既得此--我已经得到的这,中正--心中认为正确的东西,与“中情--心中情”一词同构。全句意思是:我要坚持我心中认为正确的东西,从全文来看,这正确的东西是全文最后一句中的“美政”,所以应翻译为“我坚持推行美政”。这样理解与前后文都能自然衔接。在舜帝坟前哭诉完毕后跪地立下誓言,接着是下面具体的行动。
93.驾凤凰骑白龙兮,我乘风飞天行。 交代交通工具和行进方式“飞”。比喻:急迫。
94.朝从苍梧启程兮,夕到昆仑仙境。 苍梧、昆仑山县圃。
95.想找灵殿投宿兮,日速落夜将临。 灵殿、黄昏。
96.我叫羲和缓鞭兮,向日落处慢进。 缓鞭、慢进。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趁天未全黑摸路前行。
本行结合上下文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本句为理解难点之一,详释如下:这行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了。之前流行的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愚却以为,这已经不是此行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它只是一些不识古文、没有诗词修养的后人在未看懂全诗时仅对本行的一种望词生义、自行发挥的理解而已。虽然很豪气,很给力,很能启发人的上进之心,但却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显得苍白、单调、教条。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冰冷邪气暗暗袭来。若把本行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从原诗句的文言文结构可知:漫漫: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黄昏已临,想到神殿过夜,但天色昏暗,要慢慢走,以便找到那条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屈原在这里要上下求索出来的是那条路,那条在昏暗中显得模糊不清的能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而不是有人虚构出来的什么“真理”!更可参照第178行:”路修远以多艰兮”中修远两字的使用。
98.放马咸池饮水兮,拴马扶桑树旁。 日落前到达灵殿后饮马歇马。<入夜休息> 4行。
99.折桑枝赶日去兮,且放松躺一躺。 太阳完全落山后安然睡下。
100.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跟班。 入夜后突然刮起大风。
101.鸾鸟凤凰惊叫兮,雷师提醒带雨伞。 雷声隆隆,鸾凤不安,就要下暴雨了。
102.我令凤鸟飞腾兮,夜行趁天开。 急忙起身赶路,希望在下雨前到达天宫。<将雨赶路> 6行。
103.大风呼呼旋转兮,卷乌云漫涌来。 此时天上乌云随大风聚集。
104.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 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05.呼守卫开天门兮,他倚门不理睬。 终于赶到天门前,但叫门不开。
106.雨茫茫天尽蔽兮,抱幽兰直发呆。 立时大雨滂沱,天路尽闭。屈原怀抱着那束要献给天帝的兰花呆立雨中。以一束兰花比喻美政,与第92句的“中正”遥相呼应。
107.慨叹世间混浊兮,美丽被妒掩盖。 (总结)叩天门不开感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