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榜日赏析 唐刘沧《看榜日》诗词赏析

本站作者 2023-11-03 00:21:00

看榜日赏析

一日一花一诗:寒梅

文:枯木

《看榜日》

【唐】刘沧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看榜日》是一首描写唐代科举制度的诗词。在唐代,延续了隋代的开科取士,不再是隋朝以前的依据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从而广大贫民知识分子得以平步青云,跻身龙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

唐代科举分为两级,解试(乡试贡举)和省试(尚书省,后改为礼部。),直到宋代开宝年间才正式增加殿试,因而现在很多人说唐代有人“连中三元”是不可能的。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不过主要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其中明经主要考记忆背诵,进士注重的是才华见地,因而进士非常难考,在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意思是三十岁考个明经科算是晚的,而五十岁能考中进士也算早的了。

然而,由于唐代科举是新兴的选拔制度,难免有很多不完善,因而当时很多人依靠考前投谒获得贵人支持,从而得以中举,而没有得到赏识的很难获得录取,以至于很多人怀才不遇,《看榜日》作者刘沧就是其中的一员。

刘沧,字蕴灵,鲁国人(今山东人),生卒年不详,中晚唐诗人,擅长七律,风格清新俊丽。《唐才子传》记载,“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谈古今,令人终日喜听。”,刘沧虽然才华横溢,却多次落第,竟然考了三十余年,半生仕宦困顿,屡不得志。

直到唐大中八年(854年),刘沧才和李频同榜登进士第,当他中举拜谒主考官礼部侍郎郑薰时,郑薰感慨的说,当年科举,都说刘沧锐气太盛,一次落第算不了什么,肯定会中举,没想到竟然过去三十年,才能再见到故人,如今都是满头白发了。

唐代科举省试都在春天正月和二月,因而称为“春闱”,这首《看榜日》可以确定为冬末春初。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禁漏”:宫中计时漏刻,古代计时用日晷和漏刻两种,太阳出来用日晷,夜晚用漏刻,禁漏初停指的是太阳刚出来时分。“兰省”:即兰台,指秘书省,负责掌管图书典籍的部门,进士中举要经过秘书省公布。“上清”:道教神仙仙境“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一。首联诗人把进士比作神仙,看得出心情愉快。大意为:天刚蒙蒙亮,秘书省的门就开了,官员们把中举的进士名单张榜公布,恰如上清宫神仙般排座次。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颔联描写景色。天空晴朗,朝阳灿烂,燕莺在空中飞鸣,声音曼妙悠远;随着天气转暖,春风来临,天空中出现了飞鹤的身影。颔联通过描写景色,其实更多地是心情的反映,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因此看到的景色在眼里都是非常美妙。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曲江”指的是唐代皇宫园林,今西安城区东南部。颈联同样写景,大意为:由于看榜的人非常多,不少人因为中举发出欢呼声,同去看榜的人也在喝彩;而旁边的皇家园林曲江,景色优美,在严寒之中,梅花绽放,清香怡人。颈联以境抒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寒梅来衬托自己科举的艰辛和怒放,同时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青云”即“青云直上”,典故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意指功成业就,得以扬眉吐气,同时也和前面三清殿神仙相衬托。尾联抒情,大意为,中举后前去拜谢考官,感觉到踌躇满志,因而绝不会辜负良辰美景,一醉方休。

刘沧这首《看榜日》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抒情,清新爽朗,凝练隽永,飘逸洒脱,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可以想象,一个半生困顿,参加科举考试三十余年的老知识分子,看到名列中举榜单,多年的积郁一扫而空,岂能不心花怒放?!因而诗人自然是要图一醉,尽情宣泄。

2020/1/6榆木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