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十六字左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前面我们说到的文人诗大放光彩之外,乐府民歌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是继诗经“国风”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出现的又一批以百姓口头创作为主的诗歌,这些诗歌的涌现也意味着民间创作的动力没有衰竭,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南北朝民歌代表着一个新的征程。
南朝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这里所说的《清商曲辞》是乐府诗的一个类别,在隋代以后又被称清乐,它盛于南朝,在南朝乐府诗中,绝大部分都要归于清商曲辞。
“清商”以商音为主,其调凄清悲凉,故名为“清商”。清商乐自三国始,历经两晋二百余年,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达到鼎盛,它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汉魏时期把丝竹相和之歌统称为相和歌,清商曲原本是相和歌辞的一种,晋室南迁以后,社会变迁,汉魏以来的旧曲演化入清商曲中,同南方地区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歌”、“西曲歌”相结合,形成了南朝繁盛的《清商曲辞》。
以《清商曲辞》为代表的南朝乐府诗多描写男女恋情,体裁短小,大都是五言四句。
而北朝民歌则以《乐府诗集》所记载的《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汉武帝时期,张骞通使西域,带回《摩诃兜勒》一曲(也有说法认为《摩柯》为一曲,《兜勒》为一曲),当时的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在马上演奏的军中乐曲,因为在演奏中的乐器有鼓和号角,因此被称之为“鼓角横吹曲”。
北魏之后,南北文化的交流日渐频繁,北方的曲目也不断地传到南方,在齐、梁以后便常常用于宫中娱乐演奏,在当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乐府诗的内容相比较南朝更为丰富,除却歌咏男女之情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战争苦难、边塞风光以及歌颂英雄的诗篇。在结构上,北朝民歌也是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同时还发展了古体七绝以及杂言体诗歌。
南朝民歌缠绵婉转、华美精致,北朝民歌刚健质朴、粗犷豪放。二者交相辉映,达到了汉乐府以来民间诗歌的又一高峰。
这一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当属南朝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的叙事长诗《木兰辞》。
《木兰辞》我们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而抒情长诗《西洲曲》则是让我欲罢不能之所在,我们欣赏一下: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jiù]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diàn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诗中的名句太多了,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等等脍炙人口的句子,其缠绵婉转恰能体现南朝乐府的特点。
大概是受到了电视剧94版《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南朝乐府诗《清商曲辞》中,我还特别喜欢《子夜四时歌》,其现存诗歌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俱收录在宋代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诗集》中,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或眷恋之情。
《晋书·淮南王篇》:《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
我就按剧中歌词将四季之歌分别摘录一首供大家欣赏吧。
子夜四时歌
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秋歌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
冬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和发扬汉魏乐府传统的杰出诗人是鲍照,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歌,他在诗中以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气魄,书写着个人不幸和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在他的诗中描绘了广泛的社会现实。
鲍照以遒劲强健的主调、雄壮昂扬的风格,使他自己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其作品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创作上显示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拟行路难》十八首就是鲍照的杰出代表作。
南北朝诗歌,上承汉魏,下启唐宋,在民间诗歌的基础之上,经过众多诗人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诗歌体裁,这是中国诗歌历史上重要的过渡期,在此之后的唐朝,诗歌达到鼎盛,我们后面介绍唐朝的诗歌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