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怎么写诗 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本站作者 2023-11-05 06:15:00

平水韵怎么写诗

有朋友提了几个问题:请问老街,那个平水韵的韵部是怎么看的?能不能写一篇关于读懂韵书的文章?对了,还有中华新韵,词林正韵。如何用平水韵写近体诗?

前言

题主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关于中华新韵、平水韵、词林正韵我以前简单说过,我以自己的体会说一下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使用,一家之言必有偏颇,诗友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如果只想了解怎么使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略过。

一、晋朝和唐朝的诗竟然符合宋韵

平水韵是宋朝人编写的韵书,在前人韵书基础上传承而来,因此我们会看到唐诗甚至魏晋时的诗竟然也符合平水韵。例如昨天文章《远上寒山石径斜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到底应该读作是xié还是xiá?》中引用的西晋张华五言诗:

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盘案互交错,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冠冕皆倾斜。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节选自张华《轻薄篇》

这一段西晋诗人的作品,押韵完全符合宋朝平水韵的【六麻】:花、哗、斜、霞。

又如唐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完全符合平水韵的【九青】: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朝以前作诗基本依照口语,虽然有过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都是私人著作没有成为诗人的准则。隋朝陆法言编制了《切韵》,到唐朝孙愐改编成《唐韵》(206个韵部),几乎成了官方用书,科举考试诗赋押韵用此作为标准,所以诗人们必须接受。

宋朝又根据前朝韵书编撰了《广韵》(206个韵部)、《集韵》,后来在这些韵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编,最后形成了106个韵部的《平水韵》。平水韵的由来有两种说法,这里就不介绍了。以后的元明清也都是以平水韵为标准,一直到今天。

二、平水韵与唐韵对比 唐诗为何符合宋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记载了平水韵韵部与唐韵韵部的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平水韵的【九青】和唐韵的【青】部没有太多变化,平水韵的【六麻】也基本继承了唐韵的【麻】部。所以我们会看到上面西晋张华和唐朝钱起的两首诗,竟然符合千百年后的宋朝平水韵韵部。

也有更多的唐韵韵部被合并成了平水韵的一个韵部,例如【支、脂、之】在唐韵里是可以“同用”的三个不同韵部,平水韵【四支】合并了唐韵的【支、脂、之】。同理,唐韵里的【庚、耕、清】可以“同用”,平水韵把这3个韵部合并成了一个【八庚】。

唐韵的“同用”是指符合近体诗(格律诗)的要求,不认为是“出律”。例如【支、脂、之】的“同用”,唐诗人贯休《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

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注意:这种唐韵【支、脂、之】的“同用” ,不是平水韵的“邻韵通押”。在平水韵中【支、脂、之】合并成了【四支】成了同一个韵部,平水韵的【四支】邻韵是指“四支、五微、八齐”互为邻韵。

三、平水韵的韵部

平水韵分106韵,分为平、上、去、入四大部分。旧体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只押平声韵,古体诗(非格律诗)平、上、去、入四声都可以押韵。近体诗除了首句可以用邻韵外,必须押同一个韵部;古体诗通篇可以用邻韵(也可以换韵)。

1、其中平声最多,30个韵部,分成了上平和下平两部分。平声类似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妈、麻。

上平15部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15部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近体诗押韵必须押平声韵,也就是说必须从上面这30个韵部中找韵脚(押韵的字)。近体诗押韵中,首句是可以押邻韵的,但是2、4、6、8句必须押同一个韵部。比如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虽然今天都是an做韵母,但他们不是一个韵部,只能当作邻韵使用。

例如一东和二冬是邻韵,首句用一东,2、4、6、8除了可以用一东押韵外,也可以用二冬。

李白的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中:一东】 押邻韵

桃花带雨浓【浓:二冬】 押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钟:二冬】 押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峰:二冬】 押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松:二冬】 押韵

唐韵【冬】、【钟】是两个韵部,在唐韵里可以“同用”,在平水韵中合并为【二冬】一个韵部,所以大多数唐朝近体诗符合宋朝平水韵的押韵规则。

注:我们说的邻韵是指平水韵的邻韵,例如【一东】和【二冬】。

今天我们做近体诗当然使用平水韵,关于平水韵的邻韵分类,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诗词创作一定要学习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下面是储光羲使用邻韵通押的古体诗《采莲词》:

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 ◆疏【上平六鱼】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姝【上平七虞】

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隅【上平七虞】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居【上平六鱼】

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 ◆湖【上平七虞】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愚【上平七虞】

在唐韵里【鱼】和【虞】【模】是三个韵部,其中【虞】【模】“同用”后来合并成平水韵的【上平七虞】。无论在唐韵还是平水韵,【鱼】和【虞】都不是同一个韵部,都属于邻韵通押,这也是唐诗符合宋韵的另一个例子。

2、上(shǎng)声有29个韵部 上声类似于三声:马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押上声韵的古体诗,[唐] 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野:二十一马】 押韵

狐裘蒙茸猎城下【下:二十一马】 押韵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马:二十一马】 押韵

注意这首诗里,野读作yǎ,下也读作上声(古韵亥雅切,今天很多方言还读作:hǎ)。诗的押韵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很少混用。但是填词时很常见,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许、语是上声,路、处是去声: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去声30个韵部 去声类似于四声:骂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4、入声17个韵部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入声比较复杂,今天的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但是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古诗词有不少押入声韵的名篇,例如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就是押入声【九屑】

千山鸟飞绝【绝:九屑】 押韵

万径人踪灭【灭:九屑】 押韵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雪:九屑】 押韵

入声韵的词牌也非常多,李白《忆秦娥》、岳飞《满江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押入声韵的名作。

四、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出现的更晚,作者是清朝的戈载。唐宋人作词都是依照诗韵,类似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戈载就按照古人词作的押邻韵情况,编写了词林正韵,基本上类似于诗韵中邻韵的合并。

所以会看到,唐宋人的词大多符合清朝人的《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一共分了19个韵部,其中入声单独有5部;平、上、去三声有14部。例如第1部包括了平声的【一东、二冬】、上声的【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

1、叶韵

平、上、去三声之所以分在了一个韵部,是因为有些词牌在一个韵部内叶韵,例如《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蝉:第七部】

稻花香里说丰年【年:第七部】

听取蛙声一片【片:第七部】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前:第七部】

旧时茅店社林边【边:第七部】

路转溪桥忽见【见:第七部】

六个韵脚都在词韵【第七部】,但是蝉、年、前、边是平声,片、见是仄声。

需要注意的是,词韵并不完全是诗韵的邻韵合并,例如诗韵的十三元就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在【第六部】: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一半在【第七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同样被分开的还有:【九泰[半]】、【十一队[半]】、【九佳(半)】、【十灰(半)】。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押诗韵【十三元】的词反而不符合《词林正韵》,例如清朝顾太清的《喝火令》。

不过我们现在作词不要考虑那么多,依照词林正韵的韵部填词即可。词韵因为类似于诗韵的邻韵通押,所以填词比近体诗押韵简单得多。

2、换韵

有的词牌需要换韵,换韵不是叶韵,就不必在同一个韵部内换韵了,例如《菩萨蛮》换韵就很随意:

平林漠漠烟如织【织:第十七部】 押韵(第1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碧:第十七部】 押韵(第1组韵)

暝色入高楼【楼:第十二部】 押韵(第2组韵)

有人楼上愁【愁:第十二部】 押韵(第2组韵)

玉阶空伫立【立:第十七部】 押韵(第3组韵)

宿鸟归飞急【急:第十七部】 押韵(第3组韵)

何处是归程【程:第十一部】 押韵(第4组韵)

长亭连短亭【亭:第十一部】 押韵(第4组韵)

刚才说了,唐宋词符合清朝的词韵很正常,因为词韵就是根据唐宋词编写的。可以看到李白的菩萨蛮分别押了4组韵,也同样符合清朝的词林正韵。

五、宽韵、中韵、窄韵、险韵

看了平水韵以后,有朋友会说,【三江】、【九佳】这些韵部里面就那么几个字。做近体诗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韵脚,这首诗岂不是要废了?

1、险韵

的确如此,【三江】这些韵部的字就是少,属于“险韵”。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我们觉得难,可是有些人却“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评价韩愈: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宋朝的梅圣俞说,韩愈作诗,用宽韵时反而会换韵,窄韵难他却一韵到底,这是一个“木强”之人。

2、宽韵、中韵、窄韵、险韵的分类

下面是宽韵、中韵、窄韵、险韵的分类,作诗选韵很重要,尽量选用宽韵和中韵。

宽韵: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

中韵: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

窄韵: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

险韵: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

3、古人的险韵诗

古人用险韵作诗常常是为了炫技。例如韩愈古体诗《病中赠张十八》不换韵,用【江韵】一韵到底: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逄逄。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看看杜甫的七律押江韵: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苏轼也有,例如: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宋·苏轼) 用窄韵十四盐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巉第几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诗词写作选韵是重要的一步,避免险韵是大多数诗人的选择。碰到这种情况可以整首诗换其他韵部,或者可以用新韵;也可以查一下古人作品,看看人家是怎么用的这个韵部。

六、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创作诗词有什么好处?

也有朋友说,现在写诗非要用平水韵吗?读者不懂平水韵怎么办?

平水韵是前朝韵书一脉相承而来,在元朝、清朝统治时期,虽然生活语音发生了变化(比如取消了入声),但是挡不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甚至皇帝乾隆作诗也是要学平水韵。

不学习一点平水韵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古诗词会产生不少隔阂,例如“乌衣巷口夕阳斜”怎么读起来也不押韵呢?了解平水韵就知道,家、花、斜都属于【麻】韵,当然是押韵的。

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诗词创作时使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假如您写了十几年诗词却不了解古韵,孩子问为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读起来不押韵呢?您说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结束语

做旧诗尽量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但是初学时确实有些难度。用古韵作诗,每写几个字就要去查一遍韵部和平仄,特别是入声字搞得人头昏脑胀,灵感常常被打断。所以作诗可以先从新韵开始入门,现在的《中华通韵》几乎就是普通话口语押韵,不需要去查韵书了。

另外,查韵书并不是现代人如此,古人其实也常常查韵书的。古代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时也常有落韵的悲剧,甚至杜甫、苏轼作诗也偶尔有出律的情况。只不过熟能生巧,用得多了,记住的也多。

韵书不需要去背,背也背不过,现在用手机和电脑查询其实很方便。也可以用网络检测诗词格律,有问题的字改过来即可。

@老街味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