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顺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顺序篇

本站作者 2023-11-05 06:32:00

诗歌的顺序

古代诗歌专题(阅读顺序篇)

我是霜阳水,浓缩知识点的榨汁机。

没有名气,没有精彩的人生经历,思想也还不够高深,但是足够勤奋,热心的高中知识答主。QAQ

首先,你要有一个大的做题思路:

读题的顺序:

1. 读标题

2. 读作者

3. 对照着选项读诗(注意那个错误选项)

4. 读注释

该读什么,找什么:

1. 题眼或诗眼

2. 情感(下文有详细寻找方法),起承转合

3. 手法

ps.首先你要知道有哪些手法;)

pps.然后你要知道怎么判读和使用(本篇不涉及,下回更新)

4. 赏句,炼字等(本篇不涉及,下回更新)

大纲

如何去找诗歌的情感:

如何去找题眼:

什么是起承转合:

如何去找诗歌的情感:

1. 题目的题眼,诗的诗眼(区别特质的地方,下文有详细寻找方法)。

2. 作者(知人论世)。

3. 感情字:

什么是感情字:偏旁部首里有“忄” “心(字底)” “⺗(如羡慕的慕)”的字

4. 意象

首先你要知道有哪些意象;)

5. 诗的最后两句或下片(下阕)

为什么:对于唐诗——多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宋词——多先写景后议论

起承转合中转合是感情的关键(以后会提到)

6. 注释:如如果注释中解释了地名,多半是羁旅漂泊或离别或贬职。(下文有详细说明)

如何去找题眼:

你真的知道题眼是什么吗?

那么请你告诉我,杜甫的《月夜》,这首诗的题眼是“月”还是“夜”呢?想一想哦。

想到了吗?是“月”!

为什么?因为夜也许是平常一夜,但是因为有了“月”而不同。

所以,“月”具有区别特质的特点,那么“月”就是题目的题眼。

(2)用实例巩固一下,认真地找出题眼。

①《咏素蝶诗》 题眼是什么?为什么?

题眼是——素蝶

因为素蝶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同时也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②《鹊桥仙·七夕》 题眼是什么?为什么?

题眼——七夕

因为第一其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第二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③《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题眼是什么?为什么?

题眼——寄

因为第一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第二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简言之:就是诗歌中区别特质的特点!

这个内容节选自知乎高中语文答主:落云歌(万分感谢,侵删)

为什么读注释:

例子: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设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的寂寞愁绪(从意象中得出)。诗的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从注释中得出)。

读注释时要思考,为什么老师要给你这个注释,不给你能不能读懂,意思有没有偏差,对感情色彩会不会有误解;亦或者是不是让你更确定是某个情感(比如这首诗,我们已经读到了雨,落花狼藉等意象,再看到张罗地,就更证实我们对作者情感的判断)。

你看,注释是不是对你的分析有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注释,所有地注释都有老师的用意在里面。在高考中(模拟卷不一定),如果你的答案与注释毫无关联,那么这题分数与你注定无缘!

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但并不是通用的)。“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

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

a.承上启下,

b.铺垫下文。

(3)“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a.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

b.思路的转换,诗意的跳宕转折。

(4)“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

a.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

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c.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古诗词“合”的方式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

a.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b.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知道起承转合的概念该怎么用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