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春风吹绿黄河岸(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好在哪)

本站作者 2023-11-14 00:51:00

诗歌春风吹绿黄河岸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人作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有甚者,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以中国的诗词创作,讲究炼字,往往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红杏尚书”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以及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用的这“绿”字好在哪里!王安石的这首诗为什么能成为“炼字”的代表之作。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同时王安石也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因为与王安石并提的往往不是诗词,不是文学,而是变法。“王安石变法”这是这个人物所独有的、挥之不去的一个标签。恰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此有关。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继续主持变法工作。这首诗正是作于这次进京的途中。

题目“泊船瓜洲”,点明了这首诗创作的地点,瓜洲渡头。“瓜洲”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瓜州在今天的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位于长江北岸。

“京口”,故址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位于长江南岸。“京口瓜洲一水间”是说京口和瓜洲中间只有一水相隔,这一水便是长江。诗人站在瓜洲渡头,顺着江水向南望去,故乡钟山已被数不清的崇山峻岭相阻隔,但诗人并不这样觉得,而是说“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用了一个“只”字,一是表示舟行速度之快,二是表示与家分隔并不遥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千古名句,亦是千古之绝妙佳句。“绿”字更是作为古代“炼字”的典型代表。

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里?王安石为什么改了十多个版本,最终用了“绿”字?

在笔者看来,这个“绿”字有以下四点好处,都是其他字代替不了的。

首先,以“绿”字写春风,王安石并不是首创发明者。春风是无形的,怎么样把无形的春风具象化,历代的诗人都在这个上面下功夫,而用绿字写春风,唐人已有先例: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丘为“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所以王安石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草”和“山”本就可绿,故而在上述诗句中只是寻常用法。而王安石诗中被春风吹绿的是“江南岸”。闭上眼睛想想:春风和煦,万物始生,千里江岸,新绿一片。这一“绿”字道出了春风的神韵,仿佛真的是春姑娘拿着画笔一点一点、一片一片描绿了江岸。一个“绿”字将一幅静态的春景图变成了一帧帧动态的画面。

第二点,“春风”除了指现实的春风之外,还指代皇上的恩典。尤其是“又绿”二字,正好暗合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二次拜相。所以不仅现实的春风将带来盎然生机,政治上皇恩浩荡的春风也让诗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诗人坚信,这次入京拜相又将开创变法新局面。一个“绿”字代表的是勃勃生机,是无限希望,是变法的新征程。

第三点,这个“绿”字流露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绪。因为诗人是二次拜相,为什么会有第二次拜相,肯定要先有罢相。而如果变法顺利,他又怎么会罢相?正是朝廷上波诡云谲、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让他的变法工作举步维艰。那么这第二次拜相,又会好到哪里去呢?这些王安石都是清楚的。

诗人是想归隐山林的,正如诗人在结句时发问一样: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是“变法图强”是他的政治理想,他并不是想要当官,他并不是贪恋相位。他只是想通过变法,打破北宋一直以来“积弱积贫”的困顿局面。如果变法成功,他马上就会退隐钟山。但他的心里也在担心:只是不知道退隐之时,是变法成功还是变法失败呢。一个“绿”字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及对变法的隐忧。

上学时,老师一般就讲到这三点,在其他很多文章里,也是如此。

但是当笔者反复吟诵这首诗,又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时,发现了第四点。笔者在这里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四点,这里“绿”的不是草也不是树,而是禾苗。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就是“青苗法”,指的是当农民遇到歉收之年,可自愿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用于耕作。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远远低于民间的高利贷。所以,那被春风吹绿的禾苗不正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然而王安石不知道的是,百姓自愿之举到了地方上就变成了强制借贷,同时利息也是高得吓人,弄得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利国安民的良政直接变质为官府强制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猛虎苛政。

南宋许顗(yǐ)在《彦周诗话》中评价此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诚然,王安石这首诗无疑是两宋最佳的七言绝句之一,即便放入诗山词海之中,其光芒依然夺目。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