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在长江的上游还是下游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仙李白这首惊艳千年的诗歌,将白帝城·瞿塘峡带到世人眼前。11月6日15时30时至16时,“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帝城·瞿塘峡,与诗仙李白“对话”,领略瞿塘峡的旖旎风光与人文风情。长江网联动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长江流域重点新闻网协作体的媒体,面向全国网友进行了一场网络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超千万人次观看。
现在的白帝城已成碧水环绕的江中孤岛。 王筝 摄
夔门天下雄,自战国始即是重要军事要塞
白帝城名称源自西汉,公孙述在瞿塘峡一座山上建城,并自号“白帝”,由此得名。
直播起始于白帝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白帝庙前。走进白帝庙中,呈现于眼前的便是“刘备托孤”大型泥塑,塑像栩栩如生。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游客服务科科长刘光玉为直播担当讲解。据其介绍,夷陵之战后,刘备兵败退守于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此托孤于诸葛亮。奉节县三国时期蜀辖时取名“永安”,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表诸葛亮“奉公守节”,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改名为“奉节”。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游客服务科科长刘光玉在白帝庙为直播观众解说“刘备托孤”的故事。王筝 摄
出白帝庙下行至“夔门”观景台,远处是雄浑险峻的山峦,一边耸峙江南,一边巍峨江北,长江自中间滔滔而出,颇有几分杜甫笔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气势。夔门正是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的西口,也就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长江上游之水正是自此入峡。
“如果咱们有十元人民币,可以拿出来对照看一下,反面图案就是这里。”刘光玉介绍,左侧最高的山顶是赤甲山,右边的山是白岩山。白岩、赤甲两山对峙。恰似天造地设的镇江的大门,称之为“夔门”,自古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从夔门往下的八公里是瞿塘峡,也是三峡之中最短、最险、最为雄奇壮观的一段峡谷。
刘光玉说,在过去,夔门白岩、赤甲两山之间水宽最窄处不足百米,而通过的流量往往多达每秒五六万立方米。由于水大江窄,所以汛期水位有时一日可涨一二十米,年水位变幅高差甚至达到50多米。瞿塘峡里的滟滪堆“不可下、不可上、不可流、不可触、不可窥、行舟绝”,容易形成漩涡,常令船毁人亡。古人征战时,还在此设铁锁关,在铁柱和石孔中间拉几道铁索,将长江封死,使入侵之敌难以闯入。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奉节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雷庭军主任说,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地标,两岸高山对峙,形成夔门。白帝城作为历史上的关隘,从战国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战争大小有100多次,有七八次跟全国的统一有关联,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也是看中这里易守难攻的特点。有学者说,这里是诗情与战火相交融的一个地方。
李白三过瞿塘峡留下千古名篇,万首诗词成就“中华诗城”
“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历朝历代以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或旅居或路过此地,都留下了许多的诗作,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竹枝词》等等,奉节县也在2017年被中国诗词学会授予了“中华诗城”的荣誉称号。
一艘游轮驶出瞿塘峡。 王筝 摄
李白一生三次过瞿塘峡:第一次是725年,年轻的他决定出蜀远游经过瞿塘峡,作诗“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第二次是759年流放夜郎途经瞿塘峡,创作了“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第三次是同年船行至瞿塘峡口白帝城下时,恰逢大赦天下,李白立刻调转船头顺流而下,并吟咏出《早发白帝城》一诗。还有什么比以自由之身重返故乡更令人欢欣畅快?这首诗以夸张笔法描摹出李白喜出望外的心情,千百年来感染无数人,有“天下第一快诗”之誉。
在白帝庙内,有一座观星亭,翘角飞檐。传说当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在此观星,由此得名。亭柱上题写的正是古今第一七律杜甫《登高》中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亭中有一莲花状圆形石桌,下方支撑用石墩呈八面,分别镌刻着杜甫在夔州时书写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一面一首,好像翻开立体的书页。
杜甫在夔州寓居一年零九个月,写诗430多首,占其一生创作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平均下来每3天创作2首诗。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咏史、自述到思亲、农耕无所不包。“不仅数量上惊人,质量上也是杜诗巅峰,为后人一致称许。”雷庭军说。
站在瞿塘峡左侧最高峰赤甲山拍摄的瞿塘峡美景。 冯建新 摄
在景区竹枝园可以看到刘禹锡雕像。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在夔州待了三年,他将巴渝民歌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在刘禹锡雕像背后,刻印着那首被称为天下第一情诗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从中可见瞿塘峡的自然风光、天气特征,又写出当地年轻男女的青涩情感。旁边的小叶榕树上,有许多各地游客悬挂上去的心形祝福卡,诉说着千年之下情感的共鸣。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分别以雄、秀、奇著称。长江三峡历来是古代诗人浓墨重彩抒情的地方,而夔门更是为诗人们厚爱。在奉节县长达2000多年的夔州诗词史里,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白居易、苏轼等名家,留下了10000余首诗词佳作。“中华诗城”名不虚传。
奉节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雷庭军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 王筝 摄
为什么那么多诗人钟情于夔门?奉节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雷庭军分析,长江自古是黄金水道,夔门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给予古代诗人汇聚于此的机会。雄奇的山水、跌宕的历史、巴渝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成为诗人们灵感的源泉。
巴楚文化在这里融合,多民族文化荟萃于此
两山夹一江,江水浩荡,山势险峻。上游通往富庶的四川盆地,下游通往荆楚、吴越一带。白帝城·瞿塘峡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处是典型的山地‘军事堡垒型’城市,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城墙,还有一些建筑遗址,以及用于防守的武器。”探访团成员、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考古专家贺志伟介绍,这里主要是依据自然地势来修建城墙,一切都是以防守为目的。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考古专家贺志伟在直播中解说夔门地区文化交流。 冯建新 摄
“宋代有学者称此地为‘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贺志伟娓娓道来,新石器时代以来,在夔门以及夔门以上的地区,陆陆续续发现许多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许多陶器与长江中游地区的三峡遗址都有一定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两地已经建立了文化交流的渠道。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楚国典型的土坑墓葬,还可以看到墓葬中出土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青铜器。”贺志伟向探访团成员解说,到青铜时代以后,巴人和楚人作为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族群,他们的文化不断在交流、碰撞与融合,这里也显现出多民族文化荟萃的态势。
“我们一直在对白帝城古建筑进行修缮与保护。”奉节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雷庭军说,目前我们正对白帝城博物馆收藏的历代碑刻进行修缮保护,下一步将开展对历代雕塑等文物的保护工作。
长江网直播画面截图
“大美长江、大美中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人墨客的怀念眷思。”“奉节的诗词,也是一张名片。”“武大的专家学富五车,解说得真好!让我们对白帝城、对三峡、对长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直播中,众多网友纷纷留言,为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到自豪。
(长江日报记者叶军 李沁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