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贾政的诗句 汉语言文学《红楼梦》中贾探春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关联
讲到贾探春,必然谈到《红楼梦》,也必然要提及这本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者——曹雪芹。
明末清初总体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因为新旧交替的关系,使得曹雪芹对于明末以来的男女情感,个性自由等做了全新探索。
走近这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是曹雪芹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创作的伟大作品,我们有幸迎来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贾探春。
对于贾探春的人物塑造,肯定了她身上过人的才气,又对探春忠于时代的道德约束,表达不满。红学当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求真是曹雪芹最高信念,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它特供的历史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十分具有深重的历史感,贾探春的身平逃不开庶出出身和她的诗社,出手掌掴王善保家的,远嫁海疆的远嫁之谜。
她精明且能干,有心机,在事情判断上有决断能力,这位贾府通称的三姑娘是位不能惹的人物,工诗善文,读书也读得进去,聪明无比,高雅也喜趣味,是位大才女;贾探春还关心国家大事,是个经世致用之才,曾经奉命,在凤姐生病期间理家,整理家中事务,当着管家娘子,更不用提后面贾探春主持大观园改革的精彩部分,这实在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了。
虽有大才能,但贾探春也有身世所故影响下来的种种遗憾。
一来,贾探春出生尴尬,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为其生母,赵姨娘生有一儿一女,分别是贾环和贾探春,二者庶出的身份改变不了,再加之赵姨娘还在贾探春与王夫人走近之间作梗,贾探春对赵姨娘疏远,被认为“不孝”,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贾探春只是与其母亲和弟弟如此罢了,甚至不认赵国基这个舅舅,也是如此,难免冲突,但即便贾探春满心尽孝,可是母亲和舅舅却是过分。作者曹雪芹是真的有写出贾探春对赵姨娘的孝心,足以见证她是有情人,但是“孝”字有社会的压迫和人情在,要面对礼教世俗等,所以终究还是在这一点是更有纠纷。为贾宝玉做鞋作为贾宝玉逛庙会时帮她买小工艺品的酬谢的小事,也要会赵姨娘误会引发不发,赵姨娘在赵国基丧葬上的事件对于贾探春也有说辞,之后的种种闹剧,都是靠着贾探春知情明理而渡过。赵姨娘凡是拎不清,贾母不喜欢她,王夫人不肯多搭理她,赵姨娘这种脾气性格让得管家媳妇常挑唆她当枪使,而亲弟弟贾环愚笨、猥琐,常常惹是生非,丫鬟们都不待见他,在赵姨娘因为于贾府生活过得补快活,用钱财买通马道婆设计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时候,贾探春早就和赵姨娘与贾环划清界限,走上了三姑娘在贾府专属的道路,她依旧是那个受的尊敬的三姑娘。
二来,是暂掌权力改革大观园时期,权力是有限的,所以为时已晚,贾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哪怕贾探春理家的理念是开源、节流,但“百足之虫论”就是贾探春在大观园抄捡时万分悲愤所发表的。探春的改革实际上对于贾府这个长期已经入不敷出的家中只起到修正作用,采用的方式确是在客观上导致了部分混乱 ,贾府管理首要目标维护大观园稳定,下人们一旦搞副业牟利了,那么问题就会出现,所以探春的改革虽然有些效果,但还是在大观园整体因素下,与大局面背道而驰。改革可以说是失败的,主观上是贾探春实际经验能力不足,但归根结底,贾府最大的问题是它在改革之前就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却还在贾母和王夫人们不能接受的情况下,用有限的资源不理睬后果的维持盛世现世的繁荣局面,裁人建议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贾府也许曾经是一度繁华无限的场景,但如今,掩耳盗铃的麻木,又有何用?
三来,贾探春在作者笔下,是“才自清明志自高,”而后又有“生于末世运偏消。”一句,根据探春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表现,还有他评,写探春的种种都是才气斐然,见识眼光远超其他姐妹,但是远嫁一说还是有很多伏笔。但是贾探春是个争气的,就算前路荆棘满布,她也能活得漂亮,满土地的荆棘会因她退去,以鲜花染香满土地的芬香。
曹雪芹的文学创作是伟大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十分严谨,不仅人物多,且情节复杂,描写生动无比,塑造的这众多人物当中,贾探春无疑是女子诗书双绝的存在。
在曹雪芹笔下,从人物形象的角色来看,贾探春无论是诗词才华还是所作所为,与贾探春的身世有绝对影响的。
贾府三位小姐中,贾探春是庶出,其父贾政,其母赵姨娘,因为贾母很爱孙女,这才让孙女都在她这一处读书,从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也是贾探春在《红楼梦》当中的首次登场。贾探春的才华远在姐妹之上,贾宝玉为林黛玉取字,贾探春能当场道破是杜撰。贾探春入大观园后住秋爽斋,成立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也自号“蕉下客”,性行风雅。
曹雪芹塑造的贾探春是绝对的诗才,省亲大典上,贾探春作诗比较其他姐妹,更胜,而且贾府四春,贾探春又以书法最胜,红楼第一书法家,三月初三的生辰更刚好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创作纪念日相同。
“斜阳寒草带重门。”
《咏白海棠》是贾探春当场做东开第一社时所做,这首诗有才,有才在于诗作结构严谨首尾衔接,且颌联写实而颈联入虚。层次方面,展开得脉络分明,虚实相济,开合有致,如贾探春亲临,开启了大观园的大门,带人走近了现场。
“苔翠盈铺雨后盆。”
而后句及全诗更是优美而优秀,古典诗词之所以能让人引人入胜的感动,这种情感里产生的共鸣感,是因为作者曹雪芹本身是以诗人写法去书写《红楼梦》罢了,作者先自身有感,有真情实意,才能用这样的感情去渲染我们。
首秀文笔精炼,词句整齐,这首诗的美,就好比贾探春的美,“多情伴我咏黄昏。”一种与贾探春直达黄昏,在大观园里,陪同着咏诗抒情,走进真正的《红楼梦》书中世界,这样的女人,只能是品味她,实在是做不出冷冰冰分析的概念,贾探春就能给人们这种品味十足的感觉,不服不行。
她喜好字画,喜欢不俗的小饰物件,如《红楼梦》原文里那般说得:“柳枝儿编的小篮子”、“胶泥垛的风炉儿”,还有“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这些别致的审美,又撞上了探春姑娘那句“朴而不俗”,她就是喜欢这些,乡风野区感十足的民间工艺。
后日再开第二社,所做《簪菊》《残菊》,贾探春而后也邀请了进贾府的才女们入社,诗社是红极一时。
《红楼梦》中改革有探春实践的部分,在此之前还有抄检大观园的事件,而其中对抄检表示强烈的反对的人就是探春,并且是坚决抵制。锋利如刀,守卫着自己,贾探春主意老辣,迎春懦弱,惜春孤僻明哲保身,三人性格身份皆不同,可以知道遇事时反应结果均异。
探春能有拥有此等威严地位,靠的是自己的才智,个性和能耐本事。因此对于抄检大观园,探春的态度就十分强硬,一般的姑娘忍忍也就过去了,探春却一个巴掌扇过去,毫不留情面。一朵带刺又艳丽的玫瑰花,她不仅敢于打得让抄家的人丑态毕露,还明白披荆斩棘自立自强不卑不亢,温柔时可以柔情似水,必要时也能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
探春心跟明镜似的看得透,拿得定主意,说得出来的话就办得来明明白白,是极其有才干的人,并且探春的才干重点在于见识远,有办法兴利除弊执行好的政策改革。
因为聪明的人不会只知道生气,而有办法想着该如何争气。贾探春对她自身的处境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贾府是个嫡庶有别、尊卑分明的地方,如果不努力,只会落得和生母赵姨娘和其弟贾环一样的下场,被人看不起,受人不待见,贾探春是用自己的聪慧和才智,以及高情商才迎来了贾府大多数人的喜欢。上至贾母,王夫人很看重探春,再到那些嫂子姐妹辈的李纨、林黛玉。薛宝钗这些人,都是喜欢探春的。
一个最初该是不被偏爱的孩子,只能努力,去做上做争气的那个,靠自己的付出和心性去获得长辈们的青睐和尊重。
这样的贾探春,还是个气质出众,才华横溢的大才女,叫人如何不生气欢喜心。
也难怪贾母生辰的时候,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前来祝寿,三位春字辈的姑娘之中,贾母只愿喊探春出来见客人。贾母是什么样的人物?一个同曹雪芹一般享受着荣华富贵的,一生已走过多少风风雨雨,贾母能看得上的姑娘家,都是绝对的人尖。
容貌、礼仪、学识才智,这些方面必然超越众人了,在贾母心中,才可是能出来见客说法的人选,人只有足够优秀了才配得上同样优秀的圈子,同样优秀的机会。
没有靠山的人,要让自己先成为自己的靠山,贾探春就这样做到了,这才有的王夫人走近离不开她;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让自身变得更优秀以外,自身的价值还需更多的提升。
探春的一字评是“敏”字,“是有才干着,故赠以‘敏’字。”,也是敏感的“敏”。敏探春不仅诗才学识出众,才华以外还有擅长治家之道的说法。所以,王夫人对于探春而言,虽然探春不是亲生女儿,但是这番器重还真是少不了,即可制衡她对赵姨娘和贾环种种行径落不得一个坏名声,又因贾探春着实能干有用而多了一个亲信,这不,贾探春为王夫人解围时就说明了其中利害,三言两句就令得王夫人从贾母的怒火中脱身而出。
王夫人或许是对贾探春还报以捧高以模糊自身形象的作用,但是奈何不了探春确实足够好,所以王夫人对探春的疼爱是实打实的付出了的。
贾探春新官上任,治家之时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治了底下那些人的不服气,把自身位置给稳稳的坐住了,她还敢于改革创新,首次提出承包责任制,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因为贾探春提出的制度而有了管理人,一年足足多出几百两银子的利息。
此外,开源节流一说不是空话,过去姑娘们用的油头粉脂和少年们上学的点心钱也废除,在“节流”做贡献。
树立威信,这是探春敏锐的认识到的一点,她也这样实践了。
贾探春管家时大刀阔斧,尽展其才,引得王熙凤都忍不住夸赞三姑娘的好。
贾府姐妹当中,庶出的还有迎春,迎春和探春虽然出生都是庶出,但是性格截然不同,迎春被人称“木头”,探春则名诨名“玫瑰花”,迎春老实无能且懦弱怕事,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为人处世之上也只知道退让任人欺悔,迎春的不作为,导致迎春的父亲贾赦欠下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了出去,嫁给孙家就意味着实际上是拿她抵账,出嫁后不久,这个和探春截然不同的姑娘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同样是贾府小姐,同样是庶出的女儿,探春就不一样,她厉害得多了。贾府中人对探春有几分畏服和忌惮,人真的要争气,做出一番成绩来,全世界都会给你让步。
贾探春的一生,是抗争到底的一生,最初贾探春的作诗水平尚且一般,不如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差距没有让贾探春退却,并且贾探春字写得好,本来组织活动时明明可以举办书法社的,探春偏不,有几个人在组织活动时会选择明明是她人擅长,但自己却不擅长的项目呢?所以贾探春特殊,但她却不是眼高手低,后头曹雪芹笔下,贾探春的诗越做越好就是证明,她似乎时刻都在为做更好的自己而努力,丝毫没有松懈的过程。
贾探春要强,所以她也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尤其的在意自身身份。她在这个势利的地方知道身份的重要性,讲道理之前要讲身份,但身份不是贾探春可以选择的,她就像一个明明可以做飒气凌凌的女将士却缺乏良驹,她的身份尴尬至极,最后终究是赵姨娘养的庶女,这一点是她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要摆脱这一切,只能是和总是愚蠢惹事的赵姨娘划清界限,引得说辞也罢,至少如果不是如此,又不上进,那么弟弟贾环的遭遇就会是她的处境,好在是贾探春足够用心的活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长辈青睐,还在三位春字辈的姑娘当中脱颖而出,最终也有了远嫁的结局。
读者们能深刻的记住贾探春,无非逃不过贾探春的人物形象塑造,她心高志远,又有十足的实干精神,不仅能克服环境的影响,还鞥取得令人赞叹的成绩,可惜了她是女子,如贾探春所言,若他是男子,以此眼界和能力,必有大作为。
可惜这么优秀如贾探春,最后也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最终结局,她没有办法挽救贾府的败落,焦虑如她,敏感又自卑,贾探春时而浮躁这些性格上的问题确是瑕疵,让我们无奈皱眉的时候,更多的会让我们心疼这位女子,出生身份不是她该自己对负责的,她也只是一个勇敢和不幸做抗争的一位好姑娘。
好多人认为贾探春是一味巴结王夫人,对生母赵姨娘不理不睬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呢,探春不是个对王夫人趋炎附势的,她的行为举止符合法理。王夫人才是贾探春名义上的母亲,生母姨娘不过是半个奴才身,可是探春可是正经主子,那舅舅更加只是个奴才,探春循着旧例,并没有做出生母于情于理出格的事情,所以赵姨娘气哭探春这事,属实是赵姨娘要的太多。探春对赵姨娘又哪里不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了?也就是赵姨娘太不识趣,从曹雪芹的原文看来,连李纨都知道探春是满心要拉扯的,只是赵姨娘太不识趣,不知道多少人眼睁睁的看着探春,看着探春是如何主事的,探春怎么可能为赵姨娘徇私。
探春到这时都只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又是庶出,料理家务事的压力主事的工作并不轻松,偏偏赵姨娘是个愚不可及的,逼着贾探春徇私,逼得这么一出闹剧,属实是完全没有真正从贾探春的角度上思考过。这样有个让人无语的亲妈,实在可惜。最大的争议也是屡次因为赵姨娘而生,读者看来,贾探春的形象免不了有些复杂了,但伦理上也说不过去,赵姨娘处处作,也伤了探春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姑娘。
贾探春所做《南柯子》中“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这阙词只是上阙,但是远嫁的命运已经体现了,《万象争辉》当中,“奉命何惭学浅微。”也是探春表达照着命题题诗自觉学识浅薄的表现,而后的诗词虽在《红楼梦》中体现不多,但都是越发优异的。
贾探春尽管生活在封建时代,却能跳出自己窄小的生活圈子,做出封建时期同期大家闺秀所不敢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发起诗社正当其中,而理家,反抄检这些在当时确实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贾府日渐衰落的悲剧命运不是贾探春能改变的,残酷的社会背景环境之下,没落的家族,命运牵扯之下,个人低微的出身,高超的才艺和大志相交织,曹雪芹创作的是一幕惊心动魄的悲剧,探春也是悲剧的女性,她是被压迫的女性,是人才摧残的悲剧,是性格被淹没也是时代社会的悲剧,但是贾探春的个性和自身的独特,使得她成为《红楼梦》当中的一个幸运者。
曹雪芹是同情和怜爱贾探春的,从《红楼梦》当中的判词不难看出,幸运之外,作者曹雪芹对于“末世”的强烈情绪以及对贾探春这样人才埋没的惋惜,归根究底,造成贾探春的命运悲剧的因素,从客观说起,就是一个腐朽封建时代和没落贵族家庭的人生悲剧。
眼看他楼起了,眼看“红楼”的家族之楼轰然倒塌,一个弱女子即便才华横溢,她的命运就跟隐喻自身的风筝一样,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依靠,漂浮不定。另一边,贾探春作为一个生长在男尊女卑文化统治下的女性,她的宿命使得她的思维性格行为不可能会对自身有颇多的超越,在贾探春哪个时代,男尊女卑,没有人会去说这个不对,再加之嫡庶有别,庶出的贾探春多了一道摆脱不了的命运枷锁,性别出身的因素之下,贾探春的才华只局限在大观园里,局限在荣国府,更让人可惜的事情是,探春的理家也不会是正式的,她代理家事是因为百年望族的贾贾绝对不会用“庶出”的贾探春真正理家,更何况贾探春早晚有出嫁的一天,果然,哪怕贾探春有诗社,理家好,待王熙凤身体稍微好些的时候,贾府管家大全又重新回到了王熙凤手里。
不管探春怎么努力,她都无法改变和挽回局势,最终贾探春连自己的未来也无法把握,逃不过成为封建家长摆布的棋子命运,只不过她稍好些,婚姻虽远,但命还是保住了。
“同中求异异种求同”,《红楼梦》当中描写最多的就是那些处于同一生活环境当中,年龄相仿生活近况相似但也不同的少女,曹雪芹能同中求异,写出相同的特点,也能异中求同,写出在复杂环境背景之下不同特色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迎春和探春就是比较显著的对比例子。
与迎春懦弱懒散相比,探春杀伐果决,勇敢尤为,有大丈夫之风采又不失女性的娟秀,让人折服,提起贾探春,“了不得”,“庶出的女儿如此精明”人们不会因为探春的庶出降低对她的好感和赞赏,更对其赞美不已。贾探春是曹雪芹笔下一个不算高贵的出身,但赋予了她才智与勇气,“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在第三回贾探春初次登场的时候,这个描写足以见证,贾探春气度非凡,组织的才能聪慧果敢的突出表现在许多事情上能够体现。
《分骨肉》,“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又云,“离合岂无缘?”
探春的这支曲子,在十二支曲子里面,是最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支,十二金钗都是悲剧命运,但是只有《分骨肉》里面说得是探春姑娘把骨肉家园统统放下,怕父母悲伤,告诉父母不要牵挂她,要自保平安,面对被选去和番,远嫁海疆,贾探春有不愿意的心情,但她心里清楚明白,她非去不可的,她的远嫁可以延续贾府,甚至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贾探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一番作为,所以,她带着悲伤含泪昂头的走了,坚强无比。
若她是个男儿,探春姑娘便可以求得功名,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是贾府的幸运,也是天下的幸运,偏生她是个女儿,可以说,但凡探春是个男儿,贾府的结局都不会如此悲惨。
匆匆的悲伤远嫁,贾探春这个千金不换的探姑娘在贾家日渐衰落之时嫁了人,探春不愧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诗社创办人“蕉下客”,这样一个聪明有过人才干的姑娘,倘若生长在当今社会或者是比之封建社会相对合理的和谐社会中,她的才能怕不是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够做出许多有利益于社会的事情来,探春确实值得大观园的一众姑娘们引以为荣,实为女中豪杰。
生母赵姨娘虽然是贾探春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时刻提醒着她庶出的地位,但是贾探出没有因为庶出而自轻,然而更加自爱,探春的悲剧不属于个人悲剧,而是整个大环境的悲剧,这当中根源问题在于其他人为构成的社会风气影响,恶劣影响,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封建影响。
贾探春之所以能安然的从容不迫离开贾府辞别众人,不是冲动而是清醒,积极的贾探春有着自己的入世准则,她远嫁也不会让自己落得困境的遭遇。
探春终于不用在纠结在她以往就找到过理由却逃不开的那些糟心问题,离开被中国妻妾制度同样“迫害”的赵姨娘身边,探春在诗词交汇的爱好之中一天天成长,从很小就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的她,也离开了王夫人,她知道大观园中很多悲剧其实就是贾府这些看似享不尽荣华富贵的太太们造成,那一巴掌打出去已经是远久的事情了,贾探春也许带着她满腹才华与诉不完的诗词去往远方之后,见到的是更辽阔的天地。
探春实际上是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亲身母亲其实也很可怜,但是日子过着,没有人会真正很轻松的,元春似了,迎春也似了,“才自精明志自高”,曹雪芹给贾探春的词如果反过来看,倒才是真正能够带着新篇章让贾探春走向新的人生旅途那样美好,有才华又有才实的探春姑娘,必然不会愚蠢的在嫁人之后让自己置于困难之中而无法脱身,“偏我是女儿家”探春的悲剧也许也会迎来喜剧,毕竟幸运儿就是需要探春姑娘这般努力的人儿才是。
大观园排名第一的有远见之人——贾探春。
远嫁也许是遭殃了,但远嫁也是新的人生开始。
人品性格方面探春没有问题,从生活细节上来说,探春对审美情趣也不俗,许是因为对诗文的欣赏让贾探春发自内心的刻骨着那些才学,导致对美,有一种别致的追求。
贾探春是大观园里女孩子当中为数不多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并且亲自实践过抱负的人,虽然远嫁而薄命,但是她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抄家离散,贾府意义上真正崩塌,没有在寒冬里缺衣少食,夜晚少了床被子暖身的情况,在探春在大观园所住的秋爽斋里,肿着芭蕉和梧桐,这都代表着文人的高雅之风,“蕉下客”所爱的芭蕉不仅给《红楼梦》带来了一种爽朗而空寂的感觉,还能让人整个身心都领略到独处天地间的悠然。
大观园诗社当中,贾探春说过自己独独爱着这芭蕉,芭蕉是传统文人士大夫文雅爱好,“蕉下客”也自然而来的有着一种文人名士超然的地位。
“秋霜居士”也罢,“蕉下客”亦好,联系到贾探春的原型,免不了深刻的记住了这位深爱芭蕉的美人,才华横溢的探春姑娘。
做事有分寸,自己有能力,探春虽说一路走来也是非常艰难,但是《红楼梦》里的诸多男子,又有几个真正比得上她呢?
年少喜红楼,更爱探春。
聪慧敏锐心细且凌厉,不似严肃周全无趣之人。
探春独有一种,我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俗世纷纷,却仍留于世保持最天真纯洁的状态。
《红楼梦》当中,写及贾探春的诗词不如黛玉那般多乎,但是关于美貌和才华,无论是在林黛玉严重还是其他人的夸奖,贾探春比之其他任何人,她不差,不是狡黠小人,也不是一个刁钻任性的主子。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也和贾府一般深刻的有着近似的雷同,他悲剧的体验和诗化的作品,有曹雪芹先生的创作,才有一切融入到《红楼梦》的传世佳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