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刘禹锡雪夜小饮,写下一首赠诗,温暖明亮,尽显旷达超脱

本站作者 2023-11-22 13:24:00

白居易的咏月诗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与君同病最相怜”,白居易与刘禹锡虽然同朝为官,却直到55岁才第一次相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见如故的二人很快成惺惺相惜的好友。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彼时,白居易分司东都,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每有佳作问世,白居易都第一时间寄给刘禹锡,与其分享喜悦。

履道集贤来往频”,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65岁的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安家集贤里,与居住在履道里的白居易比邻而居。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白居易和刘禹锡这对同龄好友,诗酒唱和,山水流连,度过了暮年最为快意的时光。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挚友相伴,冬夜不寒。在一个萧条的雨雪夜,好友围炉夜话,白居易作《雪夜小饮赠梦得》与刘禹锡。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曾看东海变桑田。——唐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简译

你和我都是这园林中的懒散闲人,这个夜晚一起面对着这略显萧条的雨雪天气。

浅斟慢酌,促膝长谈,消磨着漫漫长夜,高兴时就开怀大笑,开心地度过暮年。

过去人们将我这样运气不太好的人称为遗老,大多数时候还被人称之为散仙人。

其实,我觉得被称作散仙也是有原因的,宦海浮沉,因为我经历了太多的变迁。

赏析

深情不及久伴,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问刘十九》一样,《雪夜小饮赠梦得》亦是一首暖心之作,生动有趣,通透旷达。

洛下安一居,山中亦慵去。”,杭州知州任满后,白居易在洛阳置下了一座环境清幽的宅第,有山水、荷塘、竹林,适宜闲居养老。

58岁后,白居易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外任,但很快重回洛阳,处于半官半隐的状态,63岁后只领俸禄不任实职,日子清闲,与退休无异。

所以白居易说自己与刘禹锡都是懒慢的园林客,虽然没有案牍劳形,但是雨雪潇潇的冬夜,难免有凄凉之感,唯有陪伴方可抵御严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浅斟慢酌,或细话从前,或吟诗作赋,或促膝长谈,高兴处,就开怀大笑,因为心意相投,所以无所顾忌。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白须,红面,微醺,白居易在《自咏》中如此形容自己老年的样子,故世人将其画在屏风上,称其为散仙。

独善其身,知足保和,这是白居易晚年的人生态度,其实,并非他远离尘世,不问世事,自称遗老,而是历尽沧海桑田后,已经看透了世事。

白居易29岁入仕,历侍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五位皇帝,经历了宦海浮沉,人事变迁,见识了朝堂的昏暗,和大唐的风雨飘摇。

刘禹锡与其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永贞革新失败后,刚正耿直的他被一贬再贬,55岁才得重回朝堂,23年的悠悠岁月又岂是沧海桑田可形容!

比类时流是幸人”,回首往昔,都成故事,人生暮年,还能一起饮酒谈天,携手漫游山水,不是幸运又是什么呢?对此,白居易很是知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因为懂得,所以相惜,这个雨雪霏霏的冬夜,因为有心灵相通的挚友相伴,并不寒冷,相反,还很温暖,很明亮。

后记

黄昏惨惨雪霏霏,白首相欢醉不归。

四个老人三百岁,人间此会亦应稀。——唐 白居易《雪暮偶与梦得致仕裴宾客王尚书饮》

白首相聚,开怀畅饮,不醉不归,彼时,因为这四位须发飘飘的老者,那个飘雪的黄昏,将会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线!

那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七十岁,裴度九十有余,王尚书年届八旬,因为友人的陪伴,白居易的冬天总是如此的美好。

自适于杯觞讽咏之间”,诗酒度日,旷达之中亦有无可奈何的避世之情,与其他人相比,刘禹锡是白居易的心灵知己。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虽古稀之年,桑榆向晚,可有老友相伴,解囊沽酒,闲话诗词,岁月亦如歌。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一个以朴素平实见长,一个以婉而多讽著称,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名不相上下。

千帆历尽,因为相同的人生际遇,和共同的志趣爱好,令暮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成为最好的朋友,也为世人留下一段佳话。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既是白居易与刘禹锡晚年生活的一个片段,温暖明亮,旷达超脱,更兼挚友情深,令人感动。

《白居易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