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不耻下问的意思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是孔子称赞孔文子的话。“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耻下问,是多么可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一生不过短短百年,而宇宙是无穷的,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数不胜数。即使一个人的知识再广博,学问再高深,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无事不通。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我们要能做到,对于不知道的,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就是有智慧的体现。
那些不知道的知识或学问,如果我们很感兴趣,想去深究,就要虚心求教。古人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查阅大量典籍,亲自到山间采药。他发现典籍中有些相互矛盾的地方,就虚心向医生、樵夫、老农、渔夫等请教,最终鉴别考证了一千多种药物,重新给出了科学的结论。全书内容丰富而有系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中医药学财富。正是因为李时珍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和不怕吃苦的韧性,才成就了这部千古奇书。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讲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是明白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问各有专门研究。如果不明白,我们应及时向相关的明白人请教,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坚持下去我们普通人,也可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果做不到不耻下问,放不下架子和面子,就会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古人没有我们现代人这样好的学习条件,现在我们想要知道什么,上网一搜索,相关介绍就会即刻跳出。但也有很多相关经验和实际操作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向人请教的。
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好比沧海一粟,但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孔子曾讲过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真的对某一方面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好意思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的想法,就不会产生。真正做到不耻下问,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量变就会成质变,我们也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