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缤纷的上一句(学桃花源记的时候,记得老师好像说过,“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这个东西,有点学问)

本站作者 2023-11-28 06:48:00

落英缤纷的上一句

正好这几天古代文学做了这个课题的研究。终于遇到自己可以答的题了有点小激动呢~~

“落英”的争议不在花,而在对于“落”字的解释上。

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落英”应作“坠落的花瓣“解;另一种是:应作“始开之花”解

在看了不少前人的争论文章后,笔主还是站在了应作“始开之花”解这一立场上,所以接下来的解释都是基于这一观点之上的,如有不同意见很正常,请知友们温♂柔的提出~

1.“落”训“始”,滥觞于《尔雅·释话》,曰:·落,始也”。其书证为《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也。”今人陈子展先生把这句直解为:“咨询政事我开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

以后的年代,虽然“陨坠”义的“落花”大行其道,但初始义的“落英”依然存在,只是愈觉珍稀了。也就是说,落英这一词在后世的使用,基本上成为了一种文人“装逼”的行为,只是为了仿古,即一种“特殊的意义”。苏东坡在其《次韵僧潜见赠》:“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此处的骚人显然是指屈原而言。“要伴骚人餐落英”也是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无疑。而苏东坡所餐的“落英”,同样是指初开的菊花。

2. 持“落英”应作“陨落”义解的观点有一论点,认为“落英”“坠露”对称,落、坠二字相应,则“互文同训”。

然而换言之,既然“落”在当时既有陨坠义,又有初始义,如宋人孙奕所识,则“落英”当然可以解为“初始之花”而同样与“坠露”(陨坠之露)对称、互文;再说,像《离骚》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朝搴、夕揽互文,而朝、夕却义反;“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零落、迟暮相应、对称,也并不同训。

3. 先秦之“落”因用义不同而读音有异。“落”的初始之义者上古音或为幽韵来母上声,今读如脑,北方曲艺调有“莲花落”,南方川西则称“莲花脑”。宋人释道潜《次韵子瞻饭别诗》有句:“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是句叙写消暑餐饮之乐,菊脑即指菊花。此“菊脑”同“莲花脑”例,即“脑”之为言“落”,“菊脑”实为秋菊之“落英”。质言之,此“脑”正是初始、始成之义的“落”。

4.陶诗中落字探究:

《陶渊明集》中翻检,除了“落英缤纷”外,还有以下七个“落”字:

《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酬刘柴桑》:“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杂诗八首》:“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闲情赋》:“曲调将半,景落西轩。”

“常恐霜霞至,零落同草莽。”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有风吹君帽堕落。”

这七个“落”字都取“陨落”“坠落”之恒义,而不训“始”之古义。“落英缤纷”见于陶渊明《桃花源记》。陶集中“落”字不少,除“落英”之外的“落”或词组确为陨坠义。我以为,由此也正好说明“落英”运用的特殊性(或谓“特别的意义”)

5.“落英”在其它诗句中: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根据《辞源》的解释,“幡纚是飞扬貌”,“扶疏”是“繁花纷披。“幡纚”,与“扶疏”互文,皆为盛貌。左思《蜀都赋》:“敷蕊葳蕤,落英飘飖”。此“飘飖”指花朵迎风摇摆貌,与“葳蕤”互文。后来文人用“飘飖”不少,如曹植《美女篇》句“罗衣何飘飖”、阮籍《咏怀》句“飘飖云日间”,显然与陨坠之义无关。

6.“缤纷”含义辨析:

A.主谓短语对偶,各短语的主谓词又分别对偶互文,“落英”对“芳草”,其义可见。

B.缤纷:《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王逸注:“缤纷,盛貌,繁重也”。

缤:“九疑缤其并迎”,王逸注:“盛也……舜又使九疑之神纷然来迎”(另见于《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

“ 纷”字单用,例如《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王逸注 :“纷然盛茂诚可喜也”。这些足以说明,“落英缤纷”与陨坠之义无关。

7.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若将这里的“落英”释为“落花”,不能不有疑问:

一、楚地的菊花,秋末乃至冬初才开, 菊花是拈于枝而不凋落的,“秋菊”哪有“落花”?

二、这两句喻修身, 表现了屈原那高洁不群,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美。自当取天地之精英,怎么去取“坠”下来、“落”下来的东西呢?

8.《桃花源记》本文看: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状“桃花林”之美的。树上的花无疑比落花美,上下辉映当然胜过下面独美。况且,既“逢桃花林”,怎能不往树上看?既是写“林”,怎能只写地面?

B.作者《饮酒》诗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裛”通“浥”,“裛露”即沾露。这两句出自“,剐饮木竺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有“佳色”的,“裛露”的、可“掇”的“英”,正是“落英”。

B.意境:早春时节即便是描写落花,那也是惬意的几片落花轻,而不是萧瑟的纷纷花瓣雨。落花飞絮满地残红之时,正是病香无力被风欺的时节,人们更多的是伤感,或离愁,哪里还会有“芳草鲜美”之喜悦审美! 哪里还会有欲仙欲幻的美好憧憬! 文本审美不能离开语境,“落英幡纚”和“落英飘摇”通过语境传递的都是盎然生机。形形色色的桃花源是诗人们诗意栖居之所在,是他们各自逸仙情怀的文本寄托。只有生生不息之地才能称得上是人间仙境,只有春意盎然之色才能唤起人们的美好向往。如果把“落英缤纷”解作满地落红纷纷飘落芳草之上,而且认为这就是奈达从文本中读出的所谓“美感”,这种审美情趣值得商榷。

9. 自然规律:桃花从现蕾到挂铃,花期20 天左右,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一周左右,这半月左右的时间里,桃花花瓣是不轻易坠落的,只有花到末期,桃铃挂上之后,花瓣才渐渐掉下。落花的时间多在傍晚或凌晨,白天掉的不多,除非碰上大风雨。如把“落英缤纷”注释为“落花散乱”的话,除非陶老先生进入桃花林时正是早晨或傍晚,或者是风雨交加之时,但据全文来看,此种假设根本不能成立,更何况,风雨交加之时,人们是不会“欲穷其林”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