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韵味无穷的诗句三年级(中国意境里的“韵味无穷”)

本站作者 2023-12-05 07:48:00

表现韵味无穷的诗句三年级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蕴含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因素和效果。

钟嵘提出的滋味”说,要求诗歌“文已尽而意有余”,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情意,。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韵味”说,认为诗外之味,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味外之旨”,即“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有余”之意。都是在追求丰富多彩、意趣无穷的诗味,即“味外之旨”,这种“味外之旨”又与诗歌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相关。

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这首词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在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对比中抒发了世事沧桑、社稷飘摇的感慨。那历史的与现实的,神话的与人世的,目睹的与遐想的,清丽的与苍凉的,哀婉的与悲壮的,忧伤的与焦虑的,柔情的与思考的,对比的与烘托的等美的韵致,和以箫声柳色,伴以晚霞西风,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意境以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审美理想,是艺术作品形象的最高形态之一。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即虚实相生之一法。也就是说,“虚”是指抒情,“实”是指写景。“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托物言志,把外在的客体物景与内在的主体情感依附在一起,沟通成整体。

在意境创造中,只有通过对实境的具体描绘,虚境才能从中完美呈现。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只有”实者逼肖“,在虚境的指导构思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而不是对生活的直接描摹,才能”虚者自出“,更好地表达和开拓虚境,从而体现出整个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

比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朱雀桥、乌衣巷、野草和夕阳构成了一片荒凉的景象,诗人由此联想起昔日繁花似锦的都城,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其中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清画家邹一桂曾说: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实者逼肖并非照搬生活中物像的原貌,而要在虚境的设想中对描摹的对象进行选择提炼加工。

艺术学硕士的一点心得看法,读书期间撰写的一些小文

如果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帮助,还请大家多多【关注、点赞、收藏】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