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诗句(地理坐标下的古典诗词,照见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汤显祖还去过澳门?李白更爱长江还是黄河……要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要了解古典诗词,同时还有熟悉中国地理。实际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需要一种独特的眼光。
日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就是在这样的眼光下编写的新作。作者杨金志是知名媒体人,其以笔名“大诗兄”行文,曾出版《一年好景君须记:古典诗词中的季节之美》《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等作品。4月18日,杨金志携新书来到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公益课。
杨金志携新书来到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公益课。
在耳熟能详中生发新意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遴选了100篇(组)古典诗词,按照空间顺序和地理景观类型编排,分黄河、长江、大地、大海、名山、名城和名楼七大篇章。每个篇章前配以手绘地图,标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地名,如坐标般直观呈现诗人创作地点和诗词所在的空间特征。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书封和内页
“经过如此编排,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李白和长江的密切联系,我甚至觉得他就是‘长江之子’,而杜甫则更钟情于黄河。”杨金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虽然李白也有《将进酒》《行路难》等涉及黄河的诗歌,但都是浅尝辄止、面目模糊。但对于长江,不管是《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还是《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都是非常深情地歌咏长江的景象、风物,具体而饱满。
100篇诗词大部分都是名篇,杨金志希望在耳熟能详中生发新意,而不是剑走偏锋地选些冷僻篇目。
在杨金志看来,尽管很多名篇我们都熟读,甚至张口就能背诵,但正因为太过熟悉,我们往往会忽略其中的深意,形成习焉不察的现象。
比如王之涣在《凉州词》里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多少人想过,春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因为这里四周被群山环绕,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阻挡了来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内涵,才能更深入地认知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单之蔷评价道。
而在阐发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作者首先提示我们注意的是这句诗中呈现出成都自古至今都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每篇(组)诗词都附有短小精干的注释、诗人卡片、地理卡片,以及兼具导读和鉴赏性质的“大诗兄说”,既有严谨的地理知识,也有幽默风趣的个性表达,比如称苏轼为“基建达人”——从凤翔府喜雨亭、密州超然台到黄州东坡学堂,再到著名的西湖苏堤,走到哪修到哪,一个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在古典诗词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近年来,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引领下,古典诗词的现代解读逐渐成为近些年图书的热门选题,然而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出版与粗制滥造现象,澎湃新闻此前就报道过将现代人诗词误为李商隐所作,选入面向儿童的古诗词读本。
杨金志坦言,自己只是“一个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一个“地图控”,从不敢以专业、权威自居。但是他希望尽己所能,秉持真诚和热忱,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和远方”,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在他看来,在中国文化中,诗和远方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它们一起构筑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没有‘远方’的诗歌,往往苍白无力、空洞无物;没有诗歌的‘远方’,则显得直白、冰冷,缺乏吸引力。”杨金志说。
正因为此,除了名篇,书中选了几篇传播度相当低的篇目,包括关于澳门的汤显祖诗《香岙逢胡贾》,关于台湾的丘逢甲诗《台湾竹枝词》,关于西藏的吕温诗《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
杨金志表示,尽管这些诗歌相对冷僻,但他觉得一定要选,尤其是考虑到这本书面向的群体之一是孩子们,他希望他们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同时也能相对全面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祖国大地有更深的理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