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没有人美的诗句 表达有美好风景却无人一起欣赏的句子或者诗句

本站作者 2023-12-31 21:49:00

风景没有人美的诗句

表达有美好风景却无人一起欣赏的句子或者诗句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白话文释义: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这景色依旧,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白话文释义: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出自宋代: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白话文释义: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

白话文释义: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5,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出自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白话文释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6,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白话文释义: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形容风景很美,自己却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的诗词有那些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背 景】[编辑本段]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注 评】[编辑本段]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诗 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怎样欣赏诗词

朗诵是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大序》)这里的“嗟叹”“永歌”都涉及声音。诗人创作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由联想而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声音,诉诸文字,然后流传。我们要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诵去追溯,去再现。朗诵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要把自己领会到了的情感读出来。在朗诵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词汇的意义尤为重要。读者如果不懂得诗人所用词语的意义,就不能理解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有人不明白“坐”的这个意义,理解成“坐在那里”,照坐立的“坐”去理解,就不符合诗人的原意,也就谈不上欣赏这句诗了。

第二,要了解诗的节奏。古诗词的节奏,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但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组合着的,一般地说,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节奏,也叫音步。一般四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二),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五言诗是三个音步(二、二、一),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七言诗是四个音步(二、二、二、一),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词、曲的节奏规律也是这样。但是,划分诗句的节奏,还要注意上下词意的表达,不能把词割裂开了。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而不是“二、二、一”。把诗句的节奏读出来了,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读出来了。古诗词的格律很严,什么声调的字放在什么位置,哪一句和哪一句要押韵,都有规定,作诗词的人都按照规定去做,这样更能体现音律美,只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没有办法按照古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了,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合韵了。怎么办呢?我们照普通话语音去朗诵好了,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

第三,要感受诗的形象。朗诵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努力从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中去捕捉诗行中的感情形象,去细致入微地感受它们。这里面,还要有联想,随着诗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感情产生的联想,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重新体味,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这样,诗人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的所有喜悦和忧伤,愤怒和悲哀,思念和憧憬,赞颂和谴责……都在诗的形象中显示出来,并且照映了自己生活的感受。到这个时候,读诗的人必定获得了美的享受。

鉴赏能力是从鉴赏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实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多读,多比较;另一方面是丰富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每读完一首好诗,都要想一想,我从诗里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与读这同一首诗的人讨论,听听别人的感受怎么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会有帮助的。

如何教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1、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凝练的个性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它几乎都是作者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表白,作者的喜怒哀乐无不倾泻在诗行中。鉴赏诗歌要从品味语言入手,在此基础才能有所感,有所悟。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诗的语言精练传神。“看”字化静为动,形象的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这想象新奇、夸张,但由于学生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对庐山瀑布的印象却是模糊的,没有领悟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观看庐山瀑布的挂图,幻灯片或录像,使学生身临其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时,一种联想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绝句。此时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想象,展开思维,领略诗人的豪迈气概,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学生也就可以直观地认识古诗中的自然美了。

2、培养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自然美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学生从家庭进入学校,与其他外界接触较少,局限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与阅历,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主要靠背诵记忆帮助理解,但教学效果不佳。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诗词中有关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地方入手,利用文中的插图,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悉心讲解等手段,培养学生多了解祖国山川气象万千的兴趣,使学生由衷地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美。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配以优美悦耳的乐曲,通过多媒体帮助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洗练简洁的诗句,领略北国草原的苍茫景象,意境的雄浑开阔,我们江南的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妙,学起来也轻松。

3、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音乐美

好诗不厌百回读,教学古诗,贵在多读,要反复诵读,诵读即美读,就是有感情的读,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古诗讲究押韵与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对仗工整,富有音乐美,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我首先指导学生确定诗的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音重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录音朗读,也可以借助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细细品味诗的音乐美,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4、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中国美学界一向推崇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故事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感悟诗的意境,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唐王维的诗在这方面算是比较典型的,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声音而景色,由听觉而视觉,意境空灵,“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拓展想象思维,让学生感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的美在想象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

5、品味体验,欣赏古诗的意象美

诗歌中有不少句子是描写景物的,这些景物常常作为写实的景象以不经意的客观状态出现于诗歌中,但它们暗中却有着浓郁的情味。诗歌中的意象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意象也就不可避免地浸染着诗人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寄寓着诗人曲折深幽的情趣和意志。因此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从具体意象中寻出其中的隐性意义。如屈原诗中的芳草美人,象征诗人光辉峻洁的高尚品格;李白诗中的大鹏、明月、黄河、长江、瀑布、险峰,是诗人雄放不羁、追求自由光明的象征;陶渊明诗中的青松、白云、飞鸟、菊花,寄寓着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风逸趣。

通过以上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自然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高尚情操,更能使我们教育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些关于离开的古诗美句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美句摘抄

婉 若 清 秋

夏日的繁华日渐淡尽,天空清澈悠远,喜欢秋天的宁静与清澈,秋天的忧郁与成熟,秋天的韵味蕴涵而深沉。

空灵清凉的秋风轻拂衣裙,叶落知秋。在秋风中独伫,我依然闻到似曾相识的芬芳,那是秋菊与落叶一起萦绕的味道,缥缈清逸。

漫步秋雨中,沐涤烦忧。烟菲云敛,我欣赏秋的清雅脱俗,婉约如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更愿意把秋想象成从水墨江南中轻轻走出来的清秀女子,轻盈如云,冰清玉洁,浅笑嫣然。这种味道,惟属清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美的深沉,美的宁静,美的清澈。它不似春明媚娇艳,不似夏热情飞扬,也不似冬冰凉清冷。但,在我心里,清秋是最美的,我愿把自己的生命渗透进韵味的清秋。秋有成熟的蕴涵,有沉思的内敛,有诗意的气息,有思念的心绪,有清凉的境界……秋,天高水阔,明澈深远。秋,风清云淡,月明星稀。这种孤独而空灵清新的秋意,让我为之沉醉!

是谁在秋雨中轻轻地忧伤,是谁在秋风中轻拂水弦?是谁漫步在梧桐秋雨,又是谁独倚西窗,帘卷西风?秋风轻拂,秋雨静洒,清逸娴静盈心。待到清秋渐行渐远时,心中也许会多几分惆怅,不舍得清秋的离去,如同不舍得知己......

丁香雨愁

江南的六月,细雨绵绵。午后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毛毛细雨,喜欢在这样的细雨中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烟雨蒙蒙,弥漫成一种情调。喜欢在细雨蒙蒙的日子听着抒情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文字。音乐能带给我一种纯净,文字是我的另一种生命。倘佯在散文的清新隽永中,倘佯在诗词歌赋的古典里,享受着自己的宁静。思绪轻轻掠过如水文字。“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读到这样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幽婉情思,淡淡的忧伤轻掠心湖。

??细雨霏霏,朦胧中仿佛看到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雨中轻轻摇曳,细雨在丁香丛中淅淅吟咏,如烟似雾,凄婉净美。雨雾在紫色的丁香花上聚凝莹露,清亮如玉。缄结不开的丁香雨愁,缄结不开的如水情怀。晶莹的眼泪悄然滑落,思绪如丁香花雨一样纷纷扬扬飘向远方。些许怅然,一廉幽梦随着绵绵雨丝泻进心里,泛起一串串涟漪。

??窗外细雨飘洒,窗内抒情凄美的歌声飘飞:

??当爱不能同情当爱不能哭

??留在心里那一点点的恨还真苦

??没有人能作主没有人服输

??爱情的蛮横和残酷无处申诉

??谁不贪图那多一点的在乎

??想要爱又吃不了苦就别欺负

??虽然结束也不要不甘不服

??曾有过就要满足要真的祝福

??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

??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你的笑

??记住你的好却让痛苦更翻搅

??回忆在心里绕啊绕我多么的想逃

??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

??每天都能够看到你的笑

??少了个依靠伤心没人可以抱

??眼泪擦都擦不掉你知道

??希望你知道我是真心的祝福

??只要你过得好快乐就好

??黄品冠的《陪你一起老》是我们共同喜欢的歌,每次听它心里都有很深的感触!让我深深想起你。我多想陪你一起老,可以和你牵手看夕阳,我多想陪你一起老,可以和你临窗听雨,我多想陪你一起老,可以和你相偎相依……

??在烟雨朦胧中美丽的往事如丁香花絮飘飞,如约而来的是你的容颜和悄然呢喃。往事像一卷卷陈旧的黑白胶片,在我面前慢慢舒展开来。依旧是细雨绵绵的季节,我和你从生命的两端,在某个中点,悄然而遇,而后又交叉而过。花开花谢,往事如烟。心灵深处却还是馨香一片,心情依旧因你芬芳。

在低缓的音乐背景下,在莫名的怅然中,心情也随着雨声淅淅又沥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