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 你知道骆宾王吗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哪首

本站作者 2023-12-31 22:05:00

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

骆宾王,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以七言歌行著称,其名作《帝京篇》在当时来说,就以为绝唱。另外,骆宾王还曾写过不少边塞诗,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是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述了骆宾王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古伤今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悲壮苍凉。寥寥二十字,便激荡着古今风云之气,已经能够初显诗人的性格特征,这对于初唐的绝句来说是不多见的。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的首句“此地别燕丹”,意思是说: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当年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而次句“壮士发冲冠”则是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而现在骆宾王也要在易水送别友人,一下子便让离别的情绪变得悲壮激昂起来。

但若从诗歌的写法上来看,这种写法似乎会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因为它既没有描写和友人是如何相送,也没有传统离别诗歌中的依依别情、思念等内容。而是直接就引入了典故。但正是骆宾王的这种写法,才能够反映他内心那种愤慨的心情。大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蕴在其中。同时,也为后两句诗烘托了气氛。

诗的后两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则是骆宾王怀古伤今之言,为的是抒发自己的感慨。即当年的燕太子丹和荆轲早已不在了,但今天的易水却还是一样的寒冷。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寒”,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令人拍案叫绝。它深刻表达了骆宾王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感受。

这个“寒”字,在艺术表达上主要是起了移情作用。骆宾王在易水旁送别友人,感受到了水的寒冷,使得他内心更觉心寒意冷。这种心寒意冷,是他苦于满腔抱负的无法施展。于是只好向最知心的友人倾诉,并一吐心中无尽的愤懑。因此他感怀荆轲之事,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

综观骆宾王的这首诗,从诗题上看应该是一首送别诗。但从诗的内容上看,诗人并没有写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又更像是一首咏史诗。其实从诗的内容来看,骆宾王本身就没有告诉读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的打算,他只需要在离别之时,对挚友一吐衷肠就可以了。至此,这首诗便结束了,其强烈深沉的感情,却耐人寻味

【唐诗初探】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唐婺州义务人(今浙江人)。其父为青州博昌令,早卒。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等职,迁侍御史。为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又曾宦游蜀中。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因数次上书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丞。睿宗文明中(公元684)年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兵败,不知所终。

本诗是蒙冤受屈者的悲吟。武则天时期不断扩大的政治清洗,造成了数不清的冤狱,骆宾王便是受害者。调露元年因屡次上书讽谏政事被冤枉下狱,从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武则天读到他“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檄文时,竟失声道“丞相安得此人”。本诗托物言志,抒发受迫害者沉冤待雪的忧愤与无奈心情,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代表性。

御史台监狱西面有几棵古槐树,其上常有秋蝉长鸣,引起诗人悲怀。《左传·成公九年》记载着楚囚钟仪南冠而系事,后人以“南冠”指代囚徒。“客思”原意指故国之思,但本诗中的“客”应与“梦里不知身是客”中“客”字同义,指代囚徒,含义凄楚。秋蝉之声虽然寂寥苦楚,但比起囚犯来,它至少没有失去自由与尊严。“客思深”与“蝉声唱”相对,竟有人不如蝉之意,从而引出后文。

在狱咏蝉

薄薄蝉翼,仿佛女子的云鬓,因而蝉声能引起诗人关于幽怨女子的联想。《白头吟》乃卓文君所作,描写被抛弃的女子的凄苦,这对于在政治上被抛弃的诗人来说,乃是绝佳的比喻。诗人当年已年逾四十,因备受压迫与冤屈,使他的双鬓早早斑白。

或许在囚笼之中的诗人,对窗外自由而凄苦的蝉鸣都感到不解与无奈“你如此自由之身,何苦来对着我这濒死之人哀鸣呢?”在如此的沉沦之中,诗人开始了与秋蝉的对话。“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或许便是蝉对诗人的安慰与倾诉。秋天到来了,风寒雨露越来越多,蝉也几近濒死之期,快要飞不动、叫不响了。“露重”、“风多”隐喻社会环境恶劣,世路艰难,罗织罪名,冤枉构陷,令人望而生畏。“飞难进”、“响易沉”则表示诗人求助无门的艰辛与悲凉。在那个酷吏横行、炮制罪名、栽赃陷害的年代,“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达出多少含冤负屈者的悲哀。

在鼓励告密者的武则天时代,政治倾轧极其严重,冤假错案数量一度登峰造极。怀着“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无可奈何的又何止一个骆宾王。本诗作为咏物诗,将蝉与“我”的交流刻画到浑然忘我的境地,深切地展现了被迫害者遭受压制而无法反抗、无法申诉的悲哀与凄凉,表达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愤心情,是对政治倾轧的有力控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