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写的春天的诗(杜甫最后的3个春天,10句绝美春景诗句,见证诗圣的胸怀)
明代胡应麟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即写诗既要刻画物象,又要抒发真情,并且要能做到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景为写情而铺垫,情因睹物而阐发。故王静安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因此,王和尚认为:写诗首先要能够体察万物,观察愈细致,下笔愈精准;描写愈形象,愈能真切动人。即梅尧臣所说:善写诗者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今天,王和尚继续选择杜甫描写春景的经典名句,来看杜甫如何体物写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本文选诗侧重杜甫晚年五律作品,看他笔下的春景,体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01: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
唐代宗大历二年春,即公元767年,56岁的杜甫在夔州生活,从西阁迁居赤甲。杜甫获得了短暂的安静生活。这一联即出自他迁居之初所写的《入宅三首·其一》。每逢乔迁新居,杜甫总写诗记述,比如成都草堂初成时,他曾有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来表达对生活初定的欣慰之情。这首也是如此。
“亚”即压,写春色盎然,花朵盛放,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之意。杜甫是爱花之人,看到花朵层层叠叠盛放,将要压倒旁边的竹子,故而将竹子移植在另一旁。因此,因爱花开故要移竹,“欲”就是为下一步移竹做准备,其实是未开启新生活而准备了。这也扣住“迁居”之意。
草堂新成,人心初定,就连燕子也来窥探。之前空屋无人,燕子入室嬉戏,而一旦有人居住,燕子就不敢贸然入室了,故用“窥”。杜甫既有爱花之心,自然也有怜燕之意,故卷帘让燕子尽情窥探。“新”也写出新居初入之意。
这一联写得物我和谐,暗示出作者此刻开心快慰的心情。而细节刻画之生动,命意之曲折,也很符合杜甫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法。
02: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这首诗出自《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杜甫定居夔州之后,得知其弟弟杜观要来看望他,就一连写了好几首诗记述此事。为了等待兄弟,他“朝朝上水楼”,希望早日看到弟弟的来船,并且幻想着弟弟来了之后,两人一定“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即要和弟弟一起回到故乡。
这一联即写他盼望弟弟既焦急又欣喜的心情,写得朴实真切,细读动人。杜甫每日都登上江阁远望,焦急地等待弟弟座船的影子。由于柳树茂密,遮挡视线,他就恨上了柳树。他每日看着来往的帆船,计算着弟弟的行程,显得急不可耐。后来,白居易之“计程今日到凉州”,温庭筠之“过尽千帆皆不是”,都似乎从此句化来。
03: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历来微雨最难写,因其细柔轻腻而不易刻画,杜甫此诗却写得细致形象。此二联出自《晨雨》诗。
春雨细如牛毛,有光之处才能看到,故“晨光内”写其形;晨雨轻柔,触在叶上才能稍微听到,故“叶上闻”写其声。并且此联有互文之意,细雨润叶,才能看到叶子微微的亮光,才能感受到其轻微的声音。
雨如丝如缕,湿雾之中才看到雨落在地上,而风稍微一吹,雨就化为云雾随风而去。这一联也是刻画其轻,着重以“云雾”做映衬。“才”写出雨轻柔迟疑之意,而“旋”则写出雨随风化云之迅速。
这两联细致刻画晨雨之轻柔,写得细致形象,工细入妙,字字写小雨,字字皆正面而写,真有神妙之致。杜甫还有写雨妙句曰“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可与此二联对看。
04: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公元768年,杜甫已经57岁,由于思乡情切,他离开夔州,顺江东下,计划走水路再曲折北上,回到故乡洛阳。这年三月,他在江陵府靠岸,写下《泊松滋江亭》诗,此联即出自此诗。
三月已是暮春,夜色将昏,杜甫停舟,登亭远望,江水澎湃,看起来幽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惨白;岸边的松竹绵延很远,在夜色笼罩下,微微泛青。这一联紧扣黄昏之景,写得苍茫辽远,又孤独而无生气,恰似漂泊中杜甫的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王维曾有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与此联句法及意颇为相似;而杜甫也有“飞星过水白”之句。须知,“白”字易佳而难工,颜色相对也容易相犯。但是无论杜甫还是王维,在颜色搭配上都堪称绝妙。
05: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这首诗出自《南征》,写于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在潭州与衡州之间奔波,此诗写于正月其从潭州向南去衡州路上。杜甫在湖南境内漂泊,内心十分疲惫,两年来他不断躲避战乱,来回奔波,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虽然时逢新春,景色怡人,但是杜甫的内心却非常凄苦。
此联看似写沿岸春景,其实暗有深意,因为此联上下句均暗用典故。“桃花水”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枫树林”暗用屈原《招魂》之典,《招魂》中写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作者为何用此二典?其中暗含了杜甫深沉的感慨,沿路桃花盛放,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是作者却不能停留,此地也充满动荡的阴云,哪里是安全宁静的桃花源呢?而作者却像被放逐的屈原一样,又要往南方蛮荒之处进发。要知道,作者一直渴望能向北而回到故乡,却不得已被迫向南,其内心的矛盾、焦躁和失望,可想而知。
因此,这一联不可泛泛做春景看,而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向反应,特别值得细看。
06: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此诗出自杜甫《归梦》诗。晚年的杜甫渴望着回到长安,但是却一直羁留在荆湘。这一联即写他在雨中看到枫树林一片昏黑,而梦中的家乡却遥远不可即。
上句为眼前景,下句为想象情,对比之下更显得凄怆伤感。风急雨骤,前途一片昏黑,云屯水深,而家乡的路途又十分遥远。其中的“急”与“深”字,“暮”与“遥”字,值得特别留意。
诗中的“黑水”代指三秦之地,既是指杜甫的家乡,也是杜甫心心念念的长安城。
07: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大历四年正月,杜甫乘船去衡岳之地,夜宿在青草湖,写下了《宿青草湖》诗。这一联即刻画初春之景,其手法和用字值得推敲。
冬尽春来,寒冰消融,行船划过水面,能感觉到薄冰相互挤压之声。倚薄即交迫迫近之意,着一“争”字,就写出冰凌挤压的声响,且具有拟人的效果。
夜色之下,云月相拥,时而透露出稀薄的光亮,着一“递”也写出月光忽明忽暗,好像既是好心为作者指明,又好像劝慰作者停留之意,其实也暗示作者此时心情的起伏不定。
这一联,前句促迫,写出作者行船的匆忙,后句和缓,又写出作者心情的矛盾。并且,寒冰与云月一齐刻画出夜色的阴冷与孤寂,恰似作者矛盾恓惶的心情。
08: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
这句诗出自《入乔口》,杜甫于大历四年春到达潭州,在长沙北暂停。杜甫此时已经58岁,年迈之时仍然漂流江湖,虽然春花烂漫,但是他已经如将坠残阳,再无奔波的力气了。故而他感叹说“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而此刻他看到的景色却热闹而忙碌,蜜蜂忙着穿花采蜜,燕子忙着衔泥筑巢,虽然忙碌却显得自在而有生机。这明显是反写作者此刻客居他乡,不能像蜂燕一样安闲自适。作者的心情是“落日对春华”,此刻的生机活力都似乎离他远去了。
09: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
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夏,距杜甫去世已经只有短短几个月。王和尚在此选此联,也是给杜甫做一个总结。
这年初夏,他重过洞庭湖,南风正好,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就早早乘船往北而行。风顺浪稳,天气晴朗,他一直行船到黄昏日斜。杜甫虽然急切地行船,却变得小心谨慎,好像故乡在望,一日即可到达。停船之后,他看到波光澎湃,天水想接,那隐隐一线之处就好像是家乡的所在。所以他兴奋地写道“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其实,这就是杜甫的结局,从来不曾妥协,永远活在希望之中,而他也将在不久之后,乘仙槎而去,留下将近1500余篇诗文供后人凭吊。
伟哉,杜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