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课》读后感(感悟古典诗歌的意境——《古诗词课》读后)
复旦三卷本的《中国文学史》,为很多高校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指定教材。我对骆玉明老师的了解,也是从大学开始。我原以为他和很多研究古代文学的老教授一样,是个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专家相貌,但看完这本《古诗词课》,我方知,原来骆老师和我在课堂上遇到的古代文学教师一样,是位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老顽童。
我非常喜欢幽默的老师。照本宣科不能说不好,也未必能证明老师学问不足,但有来无回的沟通方式,总觉得让人少了很多亲切感。另外,我笃信的原则是,幽默来源于大智慧,很多事情只有充分消化吸收后才能有幽默的表达,学深悟透才有幽默的资本。
骆老师这本书是大学通识课《古典诗词导读》的讲义,可以说是一部别样的古典诗歌发展史。个人认为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讲的是诗歌所阐发的寓意,后半部分则着重于诗歌演变的规制。
在本书中,骆老师选取的作品很有特点:作品一定反映出所在时代的一种美,特别是意境所带来的美感。“关关雎鸠”几乎妇孺皆知,几千年来各种解读层出不穷,书中在切入时代这一主题后,很快就转入美学的概念来分析这部作品。书中对“兴”这一手法做了带有哲学意味的分析——人被周围的自然景物所触动,所谓“触景生情”。当一幅河畔游春图缓缓展开时,读者很容易就被带入诗歌所介绍的场景之中。
《君子于役》不过只是最普通的场景描写,但意境让这部作品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类似这些内容可能很多都是我们所能理解但无法通过文字理论去表述出来的内容,骆老师用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例子就能讲透。怀春悲秋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骆老师将其与宗教因素联系起来,带来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魏晋诗坛,骆老师选取的分析对象,有热门的曹植、陶渊明,也有不是最受关注的阮籍;谢灵运选取的是《登江中孤屿》而非最出名的《登池上楼》……本书也说得很清楚,要的就是意境所带来的空间。阮籍在政治高压下隐晦地以诗言志,谢灵运面对大江抒发自己不受重用的情怀,这都远比那些对仗精致的名作更有回味的空间。
后三章对于南朝至宋代中国古典诗歌的演变过程做了概述。文学史上的很多内容被轻轻放在一边,本书着重从脉络中寻找文人身上不变的特质。骆老师在这里所选的绝大多数诗歌,甚至是我们在中小学时就能熟读的作品。少不经事时,诗歌背诵只是一种肌肉记忆,骆老师从这些熟悉的诗句中挖掘出来很多我们忽略的东西,让人在重温这些作品时有新的收获。不得不说,这就是诗歌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动,也是骆老师用平生所学,给我们上了一堂感悟人生之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