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本站作者 2024-01-09 12:20:00

潇湘出自哪首诗

潇湘之名,源于潇水与湘江合流。

《水经注·湘水》曰:“潇者,水清深也。”

潇水发源于永州蓝山县境内深山,蜿蜒曲折,于零陵苹岛注入湘江,永州因此得“潇湘”之雅称。

潇湘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山海经·中山经》,其曰:“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yòu),其草多葌(jiān)、糜芜、芍药、芎。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这也说明了,沅澧与潇湘,是两个水系区域,现实也是如此。它一开始,并不是作为湖南的代称,仅仅是永州等湘南地区的雅称。

温庭筠《瑶瑟怨》诗云:“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是雁去潇湘的联想。可知古人是把衡阳以南算作潇湘地区的。

看一下地图,便能明白。

解释完地理信息,再来谈意象。

首先,“清”不必可少,无论是潇水、沅水、澧水还是湘江,水以清深著称。而三湘之地,莫不清新明丽之姿,北起洞庭,南下衡岳,天苍、水清、山丽,俨然世外。

张孝祥《浣溪沙》词云: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其次,“幽”必不可少,清深而幽;翠峰千叠,云烟迷嶂而幽。

再者,“迂”,曲也,又可引申为远。三湘大地,多为丘陵,潇、沅、澧、湘绕山去远,九曲萦回。昔秦少游谓之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洵属得其神旨。近有民歌《浏阳河》词曰:“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古今对此之“迂”,感受皆同。

水萦回而曲折,见而起悲。这不仅仅体现在潇湘,也体现在任何地方。九曲迂回这种景象,在现实中本身就能引发人的惆怅、悲伤或者说哀婉。乐府《巫山高》诗云:“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指的就是这种感受。

最后,“哀”之感,日本有“物哀”之美学,潇湘之“哀”是情哀与物哀皆有,渊源深远。《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故老相传,舜尝登此。”

江南九嶷即为永州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舜帝曾南巡狩崩于九嶷,葬于山前。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称二女为“湘夫人”。

而九嶷正好处于潇湘(永州)地域,这个悲伤的故事就为潇湘的“情哀”作了基调,情哀又间接催生了物哀,或者说,两者是相融的。舜作为“尧日舜天”的上古贤君,历来文人骚客,如屈原、司马迁、蔡邕、李白、李商隐、何绍基等皆登临九嶷山,并留下大量诗文。

情哀可谓之曰:“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白· 《远别离》)最早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是屈原的《湘君》《湘夫人》。只不过从一开始的爱情之哀,到后来的别离、相思、远行之哀。如“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物哀可谓之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 《湘夫人》)或“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李白· 《悲清秋赋》)。

除了清、幽、迂、哀,潇湘还有其他意象。

如潇湘八景之一,有“潇湘夜雨”。

夜雨,给人的感觉就是“凄清冷寂”的,无论是雨打斑竹,还是夜雨听梧,感受一回,就会明白。

古典诗歌有三大手法,谓之曰:赋、比、兴

赋是直言其事,比是由心及物,兴是由物及心。

而潇湘之景,最易让人有起兴之意,见“迂”而思远,见“幽”而哀婉,见“清”而意深,感“凄冷”于夜雨,听“蕉窗”而寂寥。如“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李白·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当然,这仅是一个粗略的说法,比如孤寂凄冷并不限于夜雨、蕉窗,还可能是因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人烟稀少和荒凉。或者说,处在潇湘这片既清丽又荒凉的天地中,本身就会生出一种生命的孤寂感。

因此,清、幽、迂、哀、寂,就是潇湘的意象,无论是文学中,还是现实中。

我建议诗词创作者们,在继承传统的“潇湘”意象之时,也应当予以开括,符合时代的审美和特点。

如今的潇湘,依然美丽,很多地方未受污染,青山绿水云烟长,正如陆游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也正因此,湘南地区仍有古时风味,仍可以感受什么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仍会有“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的感受。

诗词欣赏:

一、李白· 《悲清秋赋》

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

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

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澄湖练明,遥海上月。

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嫋嫋兮夜悠悠。

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

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讬些,吾将采药于蓬丘。

二、张孝祥· 《浣溪沙》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原潇湘

看到这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决定好好答一下,权当抛砖引玉。

潇湘这个词,在士大夫阶层崛起之前还不算一个意象,只是地名而已。

对于这个地方,山海经有记载,说:

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大概在地图上这个位置。

潇湘之所以出了名,是因为很久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浪漫的却悲伤的故事。

说上古时代,帝尧的女儿们,娥皇、女英嫁给了帝舜。舜出巡于南方,死于苍梧,二妃悲恸至极,在湘江边上抱竹痛哭,泪尽而投江。泪滴在竹上竟凝而不去,遂成湘妃竹。

其实读到这里,还没有潇水什么事情。这时的潇湘,实为一水———湘水。

水经注湘水载:

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

(我不清楚郦道元此言是否可信,是当时只有湘水一江,且美名之而作潇湘这个说法、后来划分出的潇水;还是郦此语有误?请各位前辈告知一二,感激不尽)

这段故事起初不被大众看中,后世士大夫阶层崛起,文人们见感于这段悲剧,纷纷作诗文以吊之。

谪仙李白就曾作远别离,诗云,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在这些流芳后世的文人手中,潇湘一语逐渐化为了文学中的意象。今妄列先贤作品于下。

南朝沈休文曾有《八咏诗 夕行闻夜鹤》

自此别故羣。

独向潇湘渚。

可以看到这里的潇湘已经不只是地名了,有了些萧索的味道

江淹文通有

悼室人诗

二妃丽潇湘。

一有乍一无。

佳人承云气。

无下此幽都。

当追帝女迹。

出入泛灵舆。

掩映金渊侧。

游豫碧山隅。

暧然时将罢。

临风返故居。

无疑此处潇湘是含蕴着爱情的悲伤意象

谜一样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有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碣石与潇湘南北相望,千里之隔,虽然看上去只是地名,但也体现了游子的落寞思归。

后百年有刘梦得,连作潇湘神二

潇湘神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

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其二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大致也是吊古以抒心头遗恨相思

又百年,杜牧之作早雁,诗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尾联我们可以看出,潇湘之所以会同孤寂联系,盖以此地空旷少人。其中隐含的宫阙陛上之人的冷漠,人民的流离失所,怎一个凄惨了的

郑谷守愚曾作淮上与友人别,云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仍是用于两地之远,令人不禁好奇,他们怎么那么爱去永州?细想之下可以推出,他们不一定是往永州潇湘之地,而是为了借潇湘这个少人烟而又流传已久的悲凉意象,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当为文人手法,而非一定是去了潇湘。

我们都学过范希文先生的大作,岳阳楼记,其中有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潇湘这一名地,在其中作为一个地标,彰显洞庭盛景。非选择巫峡与潇湘不可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两处风景,长久被文人歌颂,变成了文韵十足的名胜,便于读者产生对于地理界线的共鸣。

苏东坡有这样一首水龙吟,

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潇湘又用在了羁旅怀人的主题上,东坡此时思念家眷之情,借潇湘二字更能抒发。

同时期,被东坡引为万人何赎的秦少游,有一首踏莎行,词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生活、官场的洪流如同这江水一直流向潇湘,流向幽然的远方,如何不凄凉,如何不寂寥。

纵观文化史,除了这些诗文,还有郭沔 的潇湘水云曲

杨显之的潇湘夜雨剧

宋迪的潇湘八景图

曹雪芹书中的潇湘馆和黛玉

从潇湘此一点破面,也能大致看出文人雅士是如何将风物名胜发展为意象。这些意象其实就是中国诗文迷人的一大原因,它们长久流芳而时用时新,不失优雅而贴近生活。

综上所述,当你看到潇湘二字,大概可以联想到

相思 悲痛 孤独 寂寥 凄凉 遗憾 思乡 爱情 萧索

(排名不分先后)

学生才疏学浅,于此姑妄言之,班门弄斧。还望语义不详抑或讹误之处,列位能指教一二。

再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