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秋天山水画(天凉好个秋,中国古画里的秋天)

本站作者 2024-01-17 18:02:00

古画秋天山水画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秋天,历代文人总免不了发些幽思,抒些小情,屈原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王维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牧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徐志摩写“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每个人的眼中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名画里,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

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月下把杯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得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美月美景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有诗句“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

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良辰和美酒。

元·倪瓒《秋亭嘉树图》

《秋亭嘉树图》为倪瓒晚年所作,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风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反映了作者人画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怀。“一水两岸的三段式构图”,是倪瓒独创的构图方式,把中国文人绘画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形式。单看画中意境,就让人顿生凉意,天凉好个秋!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 》

画面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可谓妙哉。王蒙和黄公望是一个时期的,他的绘画成就仅次于黄公望。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王蒙所画的是江南的秋天,水润中带点秀气、潮气。高山曲水,茂树清淡,近景处山脚草堂临水,并不见山寂萧条,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幽,诗画意更浓,仿若住在这里的主人,写写诗作作画,听听鸟鸣,观光秋色,怡然自得!

明·蓝瑛《红叶秋禽图》

枝头稀稀落落的几片叶子,让人联想到地上可能已有大片的落叶,秋意渐浓。

蓝瑛喜欢画秋天的景色,画面飘洒自然,直抒胸臆,秋色梧桐,简单成大美。梧桐秋雨,总是让人倍感秋意凉。但他行书用笔畅快,让人感觉秋天到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

清·董邦达《平湖秋月·西湖八景》

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名“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意境深远,这样的秋天或许在西湖才能看到吧。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只有古人才会有吧,画如诗一样,让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清·恽冰《蒲塘秋艳图》

荷,是南方最常见的水生植物,历代文人墨客常吟之以诗,形之以画。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碧水之上萍藻点点,绿荷盈盈。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以含苞、初绽、怒放的三种生命形态展示着自然美。

整幅运用仿恽南田笔意的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显现出灵秀生动的物性。荷花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以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在神韵。

清·赵之谦《枝头秋色图轴》

赵之谦,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画中,枝头秋色,淡雅凝香。过了六月,枝头却依旧芬芳,沉淀了夏季的美好。

整理:名师楼编辑部

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心,一个理想的实践之地,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合作 | 投稿 | 发布 请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