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 文言文翻译(水滴石穿文言文注释)
“水滴石穿”亦作“滴水穿石”,前者更为主观自励,后者多作劝勉他人,表鸽稍稍区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载有一轶事:北宋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丢失的事件。
时崇阳令张乖崖亲自在衙门周围巡视,一天忽然看到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跑了出来。张乖崖立即把库吏喊住,大声喝问:“你如此慌慌张张干什么?”
“没什么。”那库吏强作镇定 。
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二话不说便对其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了一枚铜钱,恰是库钱。
张乖崖借此便把库吏押回了大堂,又一个二话不问便喝令左右,一通杖刑。
库吏不忿,怒冲冲地乱叫:“俺就拿了一枚铜钱而已,有什么了不起,你竟然这样毒打俺?有种你把俺杀了,不然俺定去州府告你这个昏官?”
张乖崖不为所动,肃然提笔宣判道: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解剑下阶,亲手斩了其头颅。大堂上下,一时举震。
从那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气被遏制,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了起来。
这便是“水滴石穿”一词的由来。但最早则是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
通译“泰山上流下来的水能穿透岩石,看似很细的绳索也能磨断树干。水并不是钻石头的钻,绳索也不是锯木头的锯,但是一点一点摩擦,就使得石穿木断了。”
第二句俺有另一个看法,“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首先“靡”这里肯定是动用,通“糜”,糜烂,引申为“侵蚀”更确切一点,再来看“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作倒装“石非水之钻,木非索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亦通,石头并非是水滴所钻透的,木干也非绳索所锯断的,是经过时间的侵蚀慢慢方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前者为物理作用,我所言为化学作用。用在成功上也一样,一味蛮干就算持之以恒也不见得就能出现预期的效果。
水滴石穿,当雨水滴落下来时,首先会与空气中微量的二氧化碳溶解,所以雨水通常呈弱酸性,雨水里的碳酸会与石头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由化学作用产生的碳酸氢钙被水滴所溅飞,石头表面形成的微凹便会缓缓加剧气蚀过程中的“空化”效应,使水滴的撞击、磨擦以及侵蚀等更加速,近儿水滴石穿!
不努力没机会,可有些人明明很努力了,结果依旧不尽人意,个中缘由亦许尽在此中吧。炫彩夺目的溶洞景观,并非自然一日之功所能造就,况人事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