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绿在诗句中的适当好处是什么(青山绿水——谈中学古诗文中的“青”与“绿”)

本站作者 2024-01-20 11:50:00

古诗中绿在诗句中的适当好处是什么

早在三年前,新冠疫情尚未来袭,学校在礼堂组织了一场演出。彼时,教工和同学们都出了节目,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其中,初三的班主任姑娘们出了一个舞蹈节目《阿里山的姑娘》,她们拉起手来,边唱边跳,之后,欢乐谢幕。

作为观众,听到“绿水长围着青山转——”,我不由想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首诗,大家想必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在每个人的印象中,青山绿水的画面,恐怕有所不同。

不信?请你来描述一下,青色,是一种什么颜色呢?我们首先来看看“青”和“绿”两种颜色的差别。

有人说:“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我们日常说“青黄不接”,青色一定是绿色了。

有人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说明,青是介于绿和蓝之间的一种颜色。

有人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青指的是靛青。我们也常把彩虹的七种颜色称为“赤橙黄绿蓝靛紫”,说明,靛青是介于蓝和紫之间的一种颜色,甚至有点像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或者“脸色铁青”,也可能是这种感觉。

有人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对白发,这里的青色,大概是黑色吧?

于是,又有人说“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古诗中的青山又可称黛岫。黛色,大概是黑色吧?但是又不然。依《康熙字典》“靑黛,似空青而色深”的描述,大意是比青色更深一些,色相没有改变,明度有所降低。何况青山,除了称黛岫,还能称碧峰、翠峦,感觉上又往绿色那边挪了几个色号。

无论如何,我们大体了解了青色在色谱中的位置,也就是介于从绿到紫这个范围,青色明显比绿色要深一些。现在在想象中比较一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和“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在画面的颜色上,就有了一些区别。

古诗文中常见包含“青”和“绿”的句子,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比较一下“青泥、青山、青云”,以及“绿杨、绿树、绿苔”,我们会发现青色总是被用来形容一些开阔的、宏大的、集合的意象,而绿色用来形容的意象,则常有收敛的、微小的、个体的特征。

“青”和“绿”好像有专门的分工一样,用来修饰完全不同的两类意象。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大概要涉及古代的五行概念。《周礼》中说“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四方之中,青色,代表正色。那么绿色又如何?《公孙龙子》说“青以白非黃,白以青非碧”,“与其碧,宁黄”。青色是属木的正色,而绿色在古代的评价,远不如青色的评价高。

于是,古诗文中用青色形容的意象,普遍拥有“开阔的、宏大的、集合的”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绿色,也就被用来做青色的陪衬,用来形容一些具备“收敛的、微小的、个体的”特征的意象。比如刘禹锡“草色入帘青”一句中,本来小草的颜色,可以用绿色修饰,但是大片的草绿,给予了作者视觉和情感上的强烈冲击。结合作者“虽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怡然自得的情感,选用“青色”来形容,便是以“正色”来表达安居一隅,洁身自好的“正气”。

而最著名的用“正色”体现“正气”的句子,便是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汗青”指史册,但是为什么用“青”字呢?里面的意义,值得把玩。

在我们了解了“青”和“绿”在古诗文中的用法之后,我们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即舞台上美丽的女班主任们为什么唱“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绿水长围着青山转”呢?少年凭什么用“青”?姑娘又为什么用“绿”呢?

其实在古代,“青”、“绿”也并不总是不平等的,你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种生存状态,多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