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点评怎么写 写作评论中,诗歌评论如何寻找切入点

本站作者 2024-01-20 18:20:00

诗的点评怎么写

怎么寻找切入点?

诗歌在理解的过程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类——寥寥几句,能浅显读出的只有一些简单的意象和动作,情感隐晦,几乎从不直抒胸臆(当然诸如郭老先生的除外)。

我们读完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懵逼,而我们却需要根据几十字近百字在考场上写出1500-2000字的分析文章,嗐。┑( ̄Д  ̄)┍

不过,虽然难,我们也(bu)可(de)以(bu)攻克。找准切入点,便能快速上手。

今天学姐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诗歌可以分析的点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的总结,先给大家梳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分类可以有多种办法

这一种是我个人的总结点和分类法,它们不完全是“形式”与“内容(情感)”的对立,其中的内容存在交叉。

直观上

学姐所说的“直观”可以理解为乍一读,

在第一感受上来寻找分析对象。

语言

//////////////////

韵律

诗歌的韵律是区别于其他体裁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代诗,在讲求音韵美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不懈”。韵律大多通过韵脚体现,有意地摆放布局可以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显示出凝练的魅力。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开头的“走过”、“开落”在韵脚上呼应,“东风不来”、“跫音不响”在音节、字数、结构上也有对应的效果。

本来单音节词,尤其是介词、连词、判断词(“是”)在诗中一般都尽量回避,但《错误》却大量运用,如“打”、“如”、“是”…..反而使诗歌的内在音律更起伏跌宕。尤其是“达达的马蹄”有拟声效果,朗朗上口。

字数

字数的长短往往能影响诗歌的风格与情绪。最明显的特点是——长句往往会显得抒情悠扬,诗歌似清水缓缓流动;而短句则往往显得短促昂扬有力量。

字数的收放能带动情绪的起伏。

来感受一下↓(o≖◡≖)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郭沫若《天狗》

陌生化

//////////////////

“陌生化”,是指在内容上违反习见、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惯性、俗常、重复、老旧,以情思和形式的新异与独特,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中惊醒,从而对世界获致全新的认知和感悟。

*这是一个大角度。因为形成陌生化可以有很多的办法,所以在分析这块时往往会结合诸多的小点,也由此造成了与其他点的重叠。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的《有的人》

意象

陌生化的效果可以根植于意象的创造。

诗人往往致力于同意象的陈旧、僵化做斗争,不断地创造出醒人心目的奇特的意象,以使诗歌别开生面。

快渴死的金鱼

一池火焰嘶咬着

脱不掉紧身的红鳞

——傅天琳的《迪斯科在西柏林布达舞厅》

语言

语言的“陌生化”来源于情感的极化和意念的精深。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自然状态的原生情感,而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别,在于它的变异性。变异,即极化。或强,或弱。诗中情感只有极化,才能以超常的力量,打动人心。

一次分手,一次小小的死亡。

——王渝(台湾)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韩瀚的《重量》

流派特点

//////////////////

这也是一个比较好抓的点,不过前提是我们对于诗人比较熟悉,对所属流派比较清楚(考试往往会选择能代表诗人特点的诗歌)。

如诗人李金发的特点就非常鲜明。他深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响,诗歌常常使用一些吊诡、怪诞、可怖的元素(如污血、残阳、死尸、枯骨等),以“丑、怪、忧郁”等为美。

共情上

这里所说的“共情”可以视作是诗歌的表达主题和情感的层面,即在表达更深层次内容时可以分析的角度。

*由于表达主题与情感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技巧和方式,故也会与前面有所重叠。

意象

//////////////////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如果文学基础足够扎实,在看到一些意象时还能对它产生“博古通今”的联想,体会它的互文性,那么便更上一层楼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意境

//////////////////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不同的诗歌有着不同风味的意境。一般来说,意境比意象更大,可理解为一系列意象组合而成。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节选)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细细描摹了剑桥的绿茵小河,诗的柔情不仅是因为诗人观察到了金柳、青荇、彩虹,更得益于诗人脑袋里的天马行空——他将它们视作美丽的新娘;又将自己视作渺小的水草;彩虹散落在浮藻间,是揉碎的(动作轻柔)......总之,这首诗歌的美体现在诸多地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