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流派有(清代诗文)

本站作者 2024-01-21 12:44:00

清代诗词流派有

清代词

词,萌芽于南朝梁陈到隋代初唐时期,形成于盛唐中唐时期,成熟于晚唐五代时期,繁荣于两宋时期,衰变于元代明代,而复兴于清代。

清代词坛复兴繁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二是对前人词集的整理编纂和印刷发行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第三是词学研究方面比前人更加深入。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

清代词坛上有以下流派:

1.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2.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3.纳兰性德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人。论词崇尚李煜。词以小令见长,清人令词,无出其右。擅长白描手法,自然流动,无雕琢之病。他的好友顾贞观与他感情契合,词风相近。

4.张惠言与常州词派。

清代戏剧

清代康熙年间,出现了两部著名的戏剧作品:洪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南一北,交相辉映,誉满天下,轰动一时,世称“南洪北孔”。

在总体风格上,《长生殿》更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喜剧气氛更浓一些;剧中主人公虽然死了,但“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在月宫团圆。而《桃花扇》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

清代诗文

清代初期的诗歌,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等人为代表。他们由明入清,不忘故国,保持了可贵的民族气节。

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出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和“身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秋雨》)的志向、“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声”(王夫之《杂诗》)的豪情。

他们的诗歌往往发掘现实性极强的题材,围绕民族矛盾这个重大主题,反映当时时代的爱国情绪,取得了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新成就。如顾炎武的《精卫》、《海上》等,黄宗羲的《感旧》、《山居杂咏》等,王夫之的《读指南录》、《杂诗》等。

具体的就不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

当然还有一位大家需要知道的作家,乾嘉时期未沾染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能够自成一体、自标风采的作家郑燮(1693~1765)。

我们都学过他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号板桥,能诗、工书、善画,时称“三绝”。

他的题画诗很有名,如《潍坊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的数篇“家书”,被人们誉为“不可磨灭文字”。

如他在《家书》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苦其身,勘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吾辈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作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再来一首词,是作者在后记里面写的,送给大家

宋代词人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词。词曰: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