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不惑之年发表一些感慨

本站作者 2024-01-22 21:33:00

说四十不惑的诗句是什么

四十不惑这个话出自《论语》,“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孔子这里是说自己一辈子探究学问的历程,从有了求学的发心和动机,到真正有所树立,这就是十多年,然后明确无疑、知人力有时而穷、能客观对待负面意见、自由自在,这又是各十年的功夫。

所以,孔子说四十不惑,是强调一种精神的聚焦和内心的纯粹,是一种明亮的境界,是对自己志向的毫无犹疑。

但世俗中对于“四十不惑”有另外的说法。

四十不惑,究竟何意?

所谓不惑,意思是不迷惑、不疑惑,以及不受诱惑。

前者强调的是判断力,后者强调的是定力。人在年轻的时候,受限于思想见识,很容易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也往往没有定力,容易左右摇摆。

比如当一个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提出一个诱惑,对你画饼,他看穿了你的欲望,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大概率是上当受骗的下场,因为你既没有明智的判断力,也没有坚强的定力。

要知道,我们可以对很多东西有疑惑,但一定不要因此而失去判断和定力,也就是说,千万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提到,他在创办华为公司的时候,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

不惑是什么意思,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而我进入不惑之年时,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在他看来,“四十不惑”是意味着一个人思想和心理的成熟。但世界变化太快,时代发展迅猛,社会上充满了各种新事物,让他感到无知,“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没时间与机会,让我不惑了,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任正非那个时候是如此,其实我们也是一样。毕竟,我们都成长在时代变化迅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无知和迷惑。

但就像任正非所说,变化太快,等不得我们慢慢去“不惑”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行。

什么山唱什么歌,40岁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悟性太差!

每一段路都是一段经历,每段经历都会有独特的感悟。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可以年少轻狂,而一个人四十来岁的时候还不懂得自己的无知,那就是悟性太差了。

巴菲特和芒格有个“能力圈”的理念,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际,要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不能够干什么。

对于能力圈这个概念,段永平的理解很到位:

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

在投资领域,这个事很重要,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钱都能赚,人只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赚钱才拿得住。

不惑之后,才能“知天命”!

四十不惑,然后就是勇猛精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如果你是“有惑”,那你必然是游移不定的,是分散的,这样就根本不可能长期聚焦在一个方向上。

事实上,很多中年人都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但很多事情他们确实干不了,更不可能干好。

就算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也不可能是百分百成功,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所以,“不惑”之后,下一个境界就是知天命。

人到了50岁的时候,就早晚会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受人支配的了。对此,我们唯有“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

实际上,对于孔子的说法,我们也不能形式主义,不是到了一个年龄段就必须怎么样,而是我们的心境确实会随着经历而其变化。不管是四十不惑还是五十而知天命,都是一种动态的虚指,关键是我们每个人要去如何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如何去与时俱进,适者生存。毕竟,什么都是假的,唯有自我的修行成就才是真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