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全诗和译文

本站作者 2024-01-24 07:02:00

蝉古诗 虞世南主旨

[唐]虞世南《蝉》

原文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相似。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清露:清纯的露水。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得很远。流:发出。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同“借”。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初唐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

这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品格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语义双关,暗指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树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此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高尚人格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知识链接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每一只蝉至少需要七到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幼虫时间,才会从土壤中爬出地面羽化成蝉。雄蝉以叫声吸引雌蝉进行交配后,不久就死去,就算不交配的雄蝉,展翅翱翔、高声鸣叫的日子也只有短短的两周左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