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的诗 王国维《人间词话》经典语录

本站作者 2024-01-26 06:44:00

人间词话中的诗

王国维《人间词话》经典语句、语录摘抄

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 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 《人间词话》

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 《人间词话》

4、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人间词话》

5、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王国维 《人间词话》

6、 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王国维 《人间词话》

7、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 《人间词话》

8、 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间总被思量误。 《人间词话》

9、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0、 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1、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2、 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 《人间词话》

13、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4、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5、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6、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人间词话》

17、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8、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19、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纵使盟誓终不复,人间只有相思份。 《人间词话》

20、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1、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2、 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3、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作品介绍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万物皆为我驱遣,"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能与花鸟共忧乐",客观的真实受到高度的重视,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王国维还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在这种境界里,"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景"与"情"交融成一体。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

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基本法则。所以,"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有充分的客观根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也有其客观可能性。王国维的见解可谓透彻,精辟。"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虽"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比较卓越的艺术见解。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当然,王国维并没有明确和具体地论说这一点。

手机访问作品人物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