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观情的诗(诗歌鉴赏——以景结情)

本站作者 2024-01-26 08:51:00

景中观情的诗

诗歌鉴赏——以景结情

孔瑜

【教学目标】二轮复习微专题“诗歌结尾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以景结情”式诗歌结尾句常见类型与答题规范。

一、导入:

1、比较两首诗歌结尾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例一:《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例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术语诠释“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通过“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作用分析:

以景结情的作用大致有四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烘托此类情绪。

例1:许浑《谢亭送别》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句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渲染悲凉萧瑟的氛围,体现诗人不言而神伤的凄楚伤怀。

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一是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例1:王维《观猎》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辽阔、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远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二是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

例2: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人访友不遇,但朋友的居境却告诉他:难怪你的诗使人看了清爽入骨,原来你门前是清清的流水,且又面对皑皑的满山积雪啊!

诗中虽然未见其人,但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就把友人那清高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暗示给了我们。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诗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思想和感情。

例1:最典型的是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种景象既写出了南方“梅子黄时”的物候,眼前凄迷的景物烘托了“愁”情;又借助比喻象征:“一川烟草”写愁之无头无绪,“满城飞絮”写愁之多,“梅子黄时雨”写愁之无休无止。

4.需注意的是,诗词结尾的景不尽是眼前之景,也有虚景。

一是把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放在诗尾,来为现时的情感服务。

例: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结句: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二是用过去曾出现过的景象写在尾句,来抒发自己现时的情感。

例如: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写的就是过去词人和小萍初见后踏月归去的情景,它充分表明词人对这一印象的久久不能忘怀,传达了他现时的相思之情。

5、小结

?“以景结情”是中国古代诗歌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创造一种意味深长、余味无穷的意境,使诗歌含蓄蕴藉,言浅意深,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题型训练

1、典型例题:大红皮P19诗词品鉴《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结合诗歌赏析,分析结尾句的表达效果。

2、答题思路

①点明手法——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写景内容——结合诗句,点出主要景物及特点

③抒发情感——情感原因+情感词

④表达效果——渲染氛围+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⑤结构照应——与上文和标题照应

3、实战演练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鉴赏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

②描写了一副月照长城的莽苍景象;渲染了壮阔而悲凉的氛围。

③寄托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的担忧、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④含蓄隽永,韵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学生配合度良好,对“以景结情”式诗歌结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课本出发理解诗词,再走向高考实战训练,层次较为清晰。不足之处在于,解题思路中缺少“结构”分答题点,这是在备课中疏忽的一点,引为警戒,备课还是要更加严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