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太湖石诗句解析
白居易《太湖石》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随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太湖石是太湖特产的一种石头,为古代园林中堆叠假山的珍贵的观赏材料。这种石头因长期受风浪冲激,波涛碰撞,石面多坳坎、弹窝,呈现出各种奇形怪状。太湖石的色彩有青、白、黑三色。大小不等,高的三、五丈,低的一尺多。白居易特别喜爱太湖石,据《旧唐书本传》记载,他罢苏州刺史时,曾得到五块太湖石。在他的诗集中有好几首诗歌咏太湖石,其中以“太湖石”三字名篇的就有二首。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诗的起首突兀不平。作者没有像《宿湖中》一诗那样缓缓而起,平铺直叙,而是着力突出太湖石形成的特殊性、持久性。千百年来,太湖石经过了湖水不断地冲刷,才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态。正像溶洞中的石柱一样,是大自然经过数以万年的“雕刻”才形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万古痕”也并非全是夸张之辞。
颔联进一步描写太湖石形状的奇特。“削成青玉片”,是说有的太湖石形似一片片由利刃削成的薄薄的青玉。“截断碧云根”,是说有的太湖石好像是用快刀劈出来的一座座陡峭的山峰。云根,即云脚,指高山云起处,因与山相接,故而变化多端。这一联两个动词的使用,“削成”、“截断”,显得果断,干脆,把太湖石漫长的形成过程描写为犹如刀劈斧砍一样简单迅速,就更显示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力。
五、六两句,作者继续描写太湖石的奇特之处,不过是由外部特征转向内部特征。“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两句都是形容太湖石多孔窍,能通风。“岩穴”、“洞门”意思相近,点明太湖石中空的奇景。
第七、八两句,“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意为太湖石虽然体积很小,但具有三座峰峦的气势和形态,这大概是雄伟的华山的后代吧。结尾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湖石看作是华山的子孙,使全诗显得轻快自然,并增添几分诙谐。
总之,全诗没有流入一般化的泛泛而论,而是抓住太湖石的奇形怪状来写,写得简洁明快,气势不凡。
为了使读者对太湖石有一个更完整、更鲜明的印象,我们不妨把白居易另一首《太湖石》诗抄录如下,既免去读者翻检之劳,又可供人们比较欣赏: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