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青春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的悲喜人生)

本站作者 2024-01-31 08:08:00

杜甫青春的诗句

人们都知道“诗圣”杜甫(712—770)时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的诗因能全面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故世称“诗史”。

人们也都知道杜甫的生活过得很苦。735年参加科举落第,741年再考又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让他和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客居长安十年,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756年,杜甫才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那年回家省亲,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玄宗西逃,唐肃宗即位。杜甫只身投奔,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757年,杜甫逃出长安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很快又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从此之后,杜甫不再被重用。

759年,杜甫几经辗转才到达成都投奔严武,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浣花草堂”。762年蜀乱,杜甫流亡樟州、阆州,两年之后,杜甫才得以回到成都。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不懂事的孩子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遇到秋雨连绵,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

严武去世后,杜甫又开始沿着长江漂泊。由于夔州都督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了近两年,写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杜甫的人生确实颇多坎坷。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三十五岁之前的杜甫并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许他的后半生也不会这样。

杜甫的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早逝,杜甫由姑母抚养长大。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三十五岁以前的杜甫很快乐。

那时正当开元盛世,那时的他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那时的他狂放不羁,豪气干云。那时的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二十岁开始,杜甫就不再读书,也不想娶妻,而一直醉心“壮游”,这一“游”就是十年。

第一次进士落第之后,杜甫到父亲任司马的兖州省亲,开始了齐赵之游。三十二岁那年,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开封。四年之后,杜甫由济南转赴兖州与李白再相会,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三十五岁之后,国破家败的杜甫因为国事家事而身心俱疲,所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即使如此,杜甫也有一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或者说,经受过大苦大难的杜甫,已经懂得了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定居成都草堂之后,杜甫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时值春暖花开之际,他便《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了枝条。眷恋芬芳的彩蝶在花间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下雨天的时候,杜甫也很高兴,说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只要看到美丽的景色,他的心情就会变好。

他写罢《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写《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虽有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还不觉勾起了乡愁,但是,眼中景色依旧轻快,杜甫依然陶醉在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的图画中。

杜甫最大的忧来自国家,最大的喜也是来自国家。当他听说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之情立刻奔涌直泻,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蓟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