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用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

本站作者 2024-02-01 06:56:00

这就是我用文言文翻译

一、判断句

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 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 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一、判断句

3.“……,……者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 “……,……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 “是”。如:刘备,天下枭雄。

6.“……为……”式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 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1“……者……也”式

2“……者……”式

3“……,……者也”式 4“……,……也”式 5“……,……”式 6“……为……”式 7.“乃、即、则、皆、必” “非” 8.“是”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 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谓语+于……”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 赵太后》)

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二、被动句

2.“见+谓语” 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 《屈原列传》)

“见+谓语+于” 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1)“受+谓语” 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

如: 有罪受贰。 (2)“受+谓语+于”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为+动词” 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 “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为……所……”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 论》)

“……为所……”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被+动词” 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 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谓语+于……” 2.“见+谓语” “见+谓语+于” 3.“受+谓语” “受+谓语+于” 4.“为+动词” 5.“为……所……” “……为所……” 6.“被+动词”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蒙后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 马迁《鸿门宴》)

②(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 “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鸿门宴》)

2.省略谓语

(1)承前省

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鸿门宴》)

(2)蒙后省

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 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 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微信:高考语文宝典

4.省略兼语

兼语:双重语法成分

¥秦王令赵王鼓瑟。(既是宾语又是语)

¥使人遗赵王书

4.省略兼语

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其)归赵。 使(赵国)不辱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其)易璧。 为国者无使(其)为积威之所劫哉! 君为我呼(其)入。

5.省略介词

(1)省略介“于”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司马光 《赤壁之战》)

(2)省略介词”以” 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 成言。 省略介词“自” 如:或《三峡》)

四、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谓语前置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操何

在安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童子何知?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采分点】“不吾叛”倒装,“焉”、“治”各1分,大意1 分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 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 之者,其在君乎?”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 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 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 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 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 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没有经世之才的人是不能定 国安邦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沛公安在?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 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3、项王项伯东向坐

以何 与谁2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向东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 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 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 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 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 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 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 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 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 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 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 ,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四、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谓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定语后置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荷担之子孙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结论四: 中心词+ 数量词

一(只)核舟

十二(头)牛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