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有哲理的话(《庄子》中有哪些比较有哲理性的句子)

本站作者 2024-02-02 21:30:00

道家有哲理的话

谢邀。

《庄子》五十八则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水如果积聚得不深厚,那就没有力量承载起大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朝菌不知昼夜交替,蟪蛄不知春秋季节的变化!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天色看上去苍苍茫茫,这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不过也像这样罢了!

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即使全社会都夸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便全社会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变得沮丧懈怠!

5.名者,实之宾也。

——《庄子·逍遥游》

名是实的附属品。

6.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庄子·逍遥游》

瞎子无法使他看到花纹的美丽,聋子无法使他听到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有身体上才有耳聋与目盲的区别吗?在智力上也是有这样的缺陷的!

7.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庄子·齐物论》

一辈子驰逐奔忙而看不见他的成功,疲倦困顿而不知道他的归宿,这不是很可悲吗?这样的人就算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呢?他的身体消散于天地之间,他的精神也必然随着消散,这难道不能称之为大哀吗?

注:等以后看了另外的

笺注本《庄子》,再把上面的一些翻译修正一下。并作补充,看看能不能积累到100条

8.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庄子·齐物论》

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成见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

9.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庄子·齐物论》

发言者知持一端,他们的话并不能作为衡量是非的真正标准。

10.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庄子·齐物论》

以我观物,则万物都是“彼”;以物自观,则万物皆为“此”。用彼方的观点来观察此方,则不见此方是处;用此方的观点来自视,则己方尽是是处。

1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庄子·齐物论》

一个生命的诞生也意味着开始走向死亡,一个生命的逝去也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当某件事被认为是“可”的时候,则“不可”也必然伴随而生。当某件事被认为是“不可”的时候,则“可”也必相应而来;是非浑然一体,相因而生,永远没有穷尽。

12.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庄子·齐物论》

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名称是被人叫出来的。

1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庄子·齐物论》

事物本来就有自己“然”的一面;也有自己“可”的地方。

14.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天下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东西,泰山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很小的;世间人没有比早夭的幼子更长寿的,彭祖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寿命很短的。天地与我同生共存,万物与我浑然一体。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需要探求的知识却是浩瀚无涯的。

16.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庄子·人间世》

古代的至人,先以道德充实自己,然后才去教导别人。

17.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庄子·人间世》

道德的丧失是由于好名;智慧的外露是由于好争。

18.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庄子·人间世》

两国国君喜悦,则必多过分赞美之辞;两国国君愤怒,则必多夸饰诋毁之辞。

19.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庄子·人间世》

爱马之意达到顶点,马反而会忘掉你的爱意,这可以不谨慎吗?

20.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桂树可供调味食用,因此被人砍伐;漆树可以用,因此被人收割。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作用。

2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德充符》

从事物相异的方面去观察,肝和胆就像楚国和越国那样差异巨大;但从事物相同的方面去观察,则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

22.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德充符》

所以一个人的德性有过人之处,则身体上的缺陷就会被人遗忘。

2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泉水干涸,鱼儿们被迫停留在岸边陆地上。它们相互以呼出的气流湿润对方,妄想凭借唾沫滋润对方而存活。几经挣扎,还是不如彼此相忘昔日独自(不认识时)在大江大海里畅游痛快。

详见笔者专门回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的「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24.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

所以本性该长的,就不去截短它;本性该短的,就不要去续长它。不要去干预事物发展,任其成长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反对自己。

2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庄子·天地》

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就不是最愚昧的;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不是最迷惑的。

27.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庄子·天运》

用恭敬行孝容易,用爱心行孝困难。

28.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

——《庄子·天运》

水上行路没有比得上乘船的,陆上行路没有比得上乘车的。如果因为船可以在水上行走,就想把它在陆地上推行,那么终生也走不了多远。古今不同不就像上述两种情况吗?

29.故西施病心而矉(pín)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庄子·天运》

美女西施害心病而皱眉头,邻里的丑女看见之后觉得很美,回到家里也用手捂着胸口而皱起眉头。

30.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庄子·天运》

乌黑与洁白都是自然本色,不必去分辨谁美谁丑;名誉仅仅是外饰,不足以增广本性。

31.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庄子·刻意》

身体过分劳累而不休息就会疲弊,精神运用过度而不停息就会劳损。劳损就会枯竭。

32.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庄子·缮性》

别人的德性本来是纯正的,而我却要别人接受自己的德性,但德性是不能强加的。强加了别人就会失去其自然本性。

3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庄子·秋水》

对于井底之蛙不能和它谈论大海,对于夏生夏死的昆虫不能和它谈论冬冰,对于孤陋寡闻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

34.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庄子·秋水》

事物的体积是没有穷尽的,时间是没有止境的,得失是没有一定的,人的生与死是没有不变的。所以拥有大智慧的人远近都关照得到,因而小的东西不觉得小,大的东西不觉得大,这是因为他知道物量是没有穷尽的。

35.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庄子·秋水》

明白了死生是人所行走的平坦道路,所以对生不感到喜悦,死了也不认为是祸患,这是因为他知道死生是不固定的。

36.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庄子·秋水》

从小的角度看待大的事物,总看不到全貌;从大的角度看待小的事物,总看不分明。

37.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

可以用语言论述的,是事物中粗糙的部分;可以用心意感觉到的,是事物中精细的部分。

38.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庄子·秋水》

从道的角度看,事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事物本身的角度来看,万物都是贵己而贱他;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39.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庄子·秋水》

明白了天地就像稊米一样小,毫末就像丘山一样大,那么物体的等差就可以看清楚了。

40.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庄子·秋水》

知道东与西的方向相对立而又相互依存,那么事物的功效和本分就可以确定了。

4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42.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庄子·山木》

由利结合的,在困难灾祸迫近时就会相互抛弃;由天性相连的,在困难灾祸迫近时就会相互容纳。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

44.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

——《庄子·山木》

因达观过度而张显自己,以至于自大;因受困而过分怜惜自己,以至于感到悲哀。

45.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庄子·山木》

事物之间本来就是相互牵累的,因为它们在辗转招引啊!

46.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品行高尚而又能去掉自以为高尚之心的人,到哪里不会受人爱戴呢?

47.哀莫大于心死!

——《庄子·田子方》

48.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

——《庄子·田子方》

吃草的动物不厌恶更换薮泽,水生的虫子不厌恶更换水源。只是变动一下地点而没有改变草、水这一根本。

49.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庄子·田子方》

遗弃外物就像丢弃烂泥一样,知道自身比外物珍贵,以我为贵,就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自然真性。

50.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庄子·知北游》

5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像骏马驰过缝隙,不过片刻的功夫罢了。

52.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而不当。

——《庄子·庚桑楚》

连自己都没有感动而妄发个人感情,所流露出的感情往往不恰当。

53.知者,接也;知者,谟也。

——《庄子·庚桑楚》

一般的“知”,是指与外物接触;深层的“知”,则指的是思考后的结果。

54.外物不可必。

——《庄子·外物》

身外之物的利害都是没有定准的。

55.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庄子·外物》

即使有最高的智慧,还是不如集体谋划。

5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

鱼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忘记了」(不再执着于)竹笼(之功);

蹄器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忘记了」(不再执着于)蹄器(之功);

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明白了言外之意就「忘记了」(不再执着于)文字(之功)。

57.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庄子·让王》

居住在江湖上面,心底却惦记着朝廷的荣华富贵。

58.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庄子·渔父》

【往期回顾】

0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从现实的立场来说,不可能有数千里之大的动物,无论是鱼还是鸟;也不可能高升到九万里的高空,那里已然超乎大气层之外,鲲鹏将艰于呼吸视听。既然这不是现实的情形,那应该说主要是一个精神境界的形容。让人感觉到随着鲲鹏的高升,自己超脱出了平常的世界,跳出日常的格局。这是空间维度上的极大拓展。

02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蓄积深厚才能有腾飞的时候,鲲鹏展翅便是上升“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人生中的成就,多是经历许多努力乃至磨难之后才获得的;即使有偶然得之的幸运,比如路上踢到金块,至少你也得走出门去才成。世间事,得失喜乐总携手而来。鹏程万里,固然人们常常以之为自由的象征;其实,要凭风而起,不也是一种限制或曰不自由?

03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动物更多地活在当下,人更多时间意识,更了解时间的意味。只是人们常常会忽忘时间的脚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在时间的河流中浮游长度越短,越容易轻略它的存在,就如同朝菌和蟪蛄,它们对一日的晨昏、一年的春秋,都不可能有了解。不过,人的情形,确实比较复杂些,百年之寿,大体是相同的,但对时间有限的意识,却是随着你日渐失去与它长相守的机缘而增长的。讲得直白,便是:失去越多,就越明白。在这个意义上,人,确实更痛苦。

04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明了何为外在、何为内在的分别,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处理人与我关系,一方面是对外的,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一方面,是针对自我的,就是区别内外,从而明白并坚持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自我内在关切了然于胸,所有外在的荣辱都不再会左右自己了。

05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站在最切近真实生命的立场上,说了实话。不去追逐你其实未必真要的东西,你才能了解并把握住你真正的需要。

06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精神上的闭塞,或者是出于有限的闻知,以狭隘的经验面对广阔丰富的世界,于是错愕,于是退缩,于是自我隔绝。或者出于傲慢自大,相信自己的正当性,对与己不同的一切都持排斥、否定的态度。他的眼睛看见了其他的事物,他的耳朵听到了不同的言说,但这一切在他心中没有任何的痕迹留存下来,等于从来没有听闻过。

07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智慧广博从容,小智识细碎分别。大言论咄咄逼人,小言谈喋喋不休。

0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世界上的事物,都互相视对方为自己之外的他物,所以没有不是“彼”的;都自视为自我,所以没有不是“是”的。从他物的角度看则难以看清,从自我的角度理解则能够明白。

09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在这个世界中,庄子打开自己,视接四野,耳听八方,遨游天地之间,同乎大化流行。此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情境。当此情境,人不再是孤独的有限的存在,而是与外在世界融通无碍的个体,他可以体会游鱼之乐,他会在梦中与大树对话,于是他不再只有人类的立场,而且能理解万物的心意,跨越彼此的鸿沟,与整个宇宙的脉动同一节律。这不是功利的境界,不是道德的境界,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宇宙境界。

1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这两者之间本来呈现不同的趋向,如果站在人生本位的立场上,自然我们应该把握的是生命。一味追求知识,愈行愈远,充实的是知识的系统而不是人生的智慧。人生的智慧,往往并不是建筑在知识累积的基础上。一叶落而知秋,我们不需要等树上的全部叶子都落下,才知道冬天来临。

11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珍爱照看的用心无微不至,而所喜爱的东西反而因此而亡失。

12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对于人的主体地位,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如果你站在自己一方看待他者,那么当然你正确,而对方错。但你换一个立场来看呢?别人也会认为他是正确的,而你是错的。这说明,世间许多事,其实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观照。

13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庄子关注到静止的水而不是流动的水,他注意到只有静止的水才能映照影像,而流动的水波光荡漾,一切都在移动,无从把握。这是一个日常经验,然而具有深切的意味:只有如同静水那样波澜不兴、略无偏执的心灵,才能了悟世间种种情状。

14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那些贪求欲望太深的人,他们的自然根性就浅薄。

15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质朴本初,天下没有比这更美的了。

关注 @亚马逊Kindle,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