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九华山的古诗 写安徽九华山的诗词大全

本站作者 2024-02-11 10:11:00

描写九华山的古诗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有99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为最雄伟,故初名九子山。唐天宝十三年 (754年),李白来游九华山,把9个山峰比作9朵莲花,他说: “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予乃削其旧号,加以 ‘九华’ 之目。” 从此,九华山名传海内外。唐代刘禹锡赞此山: “奇峰一见惊魂魄”,宋代王安石誉此山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并有 “东南第一山”之称。此山开发始于晋代。唐开元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来此开辟地藏王道场,大规模建筑寺庙,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香火日益兴盛,山间佛寺最多时曾达300余座,有“佛国仙城”之号。现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名胜古迹遍布。有李白书堂,相传为李白来九华山读书、创作之处。天台峰为九华山极顶,海拔1325米,可观云海日出。

九华山 (月身宝殿)

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阳崖。(韦权兴)

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诗名]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作者]李白等,据记载,李白在746年、754年、757年三次上九华山,此诗是第一次上山时与诗人高霁等合写的联句,李白作诗序:“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徵名,无所依据。太史公 (即司马迁)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 (同缺字)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 ‘九华’ 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掀起头巾,露出前额,表示洒脱无羁),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上述诗序说明了这首3人联句的来由,以及将九子山改为九华山的创议。从此九子山被人称为“九华山”,并名扬海内外。

[注释] ●妙有: 道家语,指超越于“有”和“无”之上的原始存在。●二气:指阴、阳二气。●层标:指高耸重叠的山峰。●迟日:指春日。《诗经》: “春日迟迟”。●: 同喷。●阳崖:向阳的山崖。●青荧:色青而有光泽,此指月光。●羽人家: 仙人家。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诗名]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全诗8句)

[作者]李白,唐肃宗上元二年,遇赦后由江西来安徽,舟行至青阳作。

[注释] ●九江: 指安徽池州江面,因其承九江之下流,故亦可泛称九江。●天河句:把九华山的瀑布比作“天河倒挂”。●秀出句:把临空矗立的九峰比作九朵莲花。芙蓉,莲花的别称。●君:指韦仲堪,因其是青阳县令,故称“东道主”。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岩。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诗名]秀华亭

[作者]李白,此诗载于《青阳县志·艺文志》及《九华山志》,作年不详。

[注释] ●秀华亭:原在九华山麓五溪桥侧,延寿寺前,亭名是李白所命名的。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

烟岚随流览,踏屐走双龙。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

更尽闻鸟鸣,恍来报晓钟。

[诗名]宿无相寺

[作者]李白,此诗是近年在九华山无相寺墙壁里发现的一块碑刻,清代刻碑者书明此是“李白宿无相寺五言古风”。据认为这是他第二次上九华山,经五溪桥、六泉口,夜宿无相古寺所作。

[注释] ●无相寺:在九华山北面头陀岭上,

建于唐初,李白游九华山时,曾白天站在头陀岭上远眺,九子岭、芙蓉峰、莲花峰历历在目,寺下金沙泉、碧玉泉清澈见底。●头陀:指头陀岭。●金沙水:即寺下金沙泉。●踏屐句:说穿着游山用的木屐,十分方便,如像脚踏双龙。此种木屐下有齿。●更尽: 即拂晓时分。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万千年,气势不死如腾。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

乘貌焕垂憷志,独与j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藉甚乎人间!

[诗名]九华山歌 (全诗22句)

[作者]刘禹锡,并作诗序如下:“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秀。昔余仰太华(指华山),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均为山名),以为此外无秀。及今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轻率之意)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注释] ●洪炉: 大炉子,意为就像刚从大炉子里熔铸出来的。●夭矫:人困倦时舒展身子,即俗称“伸懒腰”。● (xuan,轩): 轻飞貌。鲍照《书势》:“鸟鱼跃。”●轩皇句:说轩辕黄帝曾登云云山、亭亭山进行封禅。云、亭二山是泰山下的小山,均在山东泰安境内。●大禹句:说大禹会诸侯而到达东海之滨的会稽山。这两句意思是古代帝王由于不了解九华山,都没有来过此地,所以此九华山被埋没于世,不能扬名。●乘(lei雷):乘上登山的工具,传为大禹登山所用。●广乐:盛大的乐曲,为帝王参加的仪式所奏。●j(yuan,元): 同猿。●青荧: 指月光。●敬亭: 即敬亭山,在安徽宣城,风景秀丽。●索漠:形容枯寂无生气的样子。●谢守:南朝齐诗人谢x,做宣城太守,曾写《游敬亭山》诗,使敬亭山为世人所知,名扬海内。●造化一尤物:自然界一个出类拔萃的事物。●籍甚: 声名卓著。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

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诗名]郡楼望九华

[作者]杜牧,此诗录自 《光绪九华山志》。

[注释] ●郡楼: 指池州府城楼。九华山在池州府境。池州府治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谪仙:指李白,诗句反映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与怀念。●解吟句: 李白咏九华山诗有“秀出九芙蓉”之句。

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

五钗松拥仙坛盖,九朵莲开佛国城。

南戒俯瞰江影白,东岩坐待夕阳明。

名山笑我生天晚,一首唐诗早擅名。

[诗名]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

[作者]宗杲,宋代僧人,字昙晦,宁国(今属安徽)人,以雄辩负重名。孝宗召对称旨,赐名大慧,御书 “妙喜庵”三字以赐之。

[注释] ●天台:天台峰,为九华山主峰,上有寺宇,名地藏禅林。《九华山志》:“天台一峰,突兀云表,为九华主山。环回九十九峰,俯视如儿孙绕膝。五更观日出,与春日观峰无异,故天台晓日为九华胜景之一。●五钗松: 九华山古松,松叶皆成双,故名松钗,有五叶,有如钗有五股,因名五钗松。●佛国城:指化城寺所在之九华街,为九华山庙宇集中地。●南戒:即南界,长江在九华山南,站在天台峰上,向南眺望,江水如同白色的带子。●东岩:岩名,在化城寺东,坐东朝西,正对夕阳,故云夕阳明。●生天晚:即出生得迟。●一首唐诗: 指李白咏九华山的诗。

九芙蓉自九天来,太史南游山未开。

仙境曾经谪仙眼,佳名绝句两崔嵬。

九华山下化城寺,太白书堂高处在。

想见江山无此境,故宜头白懒归来。

[诗名]望九华

[作者]王十朋

[注释] ●太史句:说司马迁南游江南,因不知九华山之名,未来游山,在他的著作中未提及九子山,更没有九华山,因此山未开发,未为世人所识。●仙境句:说九华山的仙境李白曾观赏过。●佳名句: 比喻李白所起的九华山名及其佳诗绝句,反映了他才华之高。●太白书堂:李白在安徽时,曾三次上九华山,留下了许多诗作,而且改九子山为九华山。后人为纪念诗人在化城寺东、天池庵侧建有李白书堂,堂前种有两棵银杏,是当年李白隐居山上的草堂旧址。

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声乱喷潺。

明朝更蹑层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

[诗名]宿化城寺庄

[作者]冷然,唐代诗僧。

[注释]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在山上众多的寺庵中,它的历史最悠久,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就有印度僧人在此筑室为寺,唐永徽年间又有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来此修行。唐建中二年正式赐名化城寺。“化城”名出佛教《法华经》。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一天下乡布道,为山险所阻,小徒口渴腹饥,释佛指着前方一座城市,对小徒说:“你看前方一城,可以前去化斋。”此城乃释佛点化。九华山化城寺建在高山平地,四面环山如城,故赐此名。●强相关:勉强有些关联,作者自谦之词,意为不是诗人,与诗境没有多大关系。●锡鸣:僧人的锡仗叫锡。锡鸣,就是锡仗触地发出的声响。●碧落:指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潺: 原意是水徐流貌,此指代流水。●蹑:踩,践踏。●层霄:层,高浮的云。句意是去亦不离山,表示了对九华山爱恋之情。

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

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

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

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

[诗名]过池州见九华有感

[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爱国大臣和将领。

[注释] ●五老湖: 指鄱阳湖。五老峰在江西星子县北; 星子县位于鄱阳湖边,故借 “五老”名湖。●南冠句:指作者自己,文天祥宝v四年中进士第一名。南冠:指囚徒。《左传》:“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而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系楚囚也。’”文天祥于德v二年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曾被扣留,故云。●北部故将军:原指汉将李广,李广一直在北部边疆任职。罢官后人呼“故将军”。这里作者借以形容自己的处境。●销魂:伤感之至。这里是说为国土沦丧而痛心悲伤。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诗名]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

[作者]吴潜,字毅夫,南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备,抗御元兵。后谪贬死于循州 (今广东惠阳)。

[注释] ●一莲:指天台峰。●万花:朝日映照下的群峰。●九十莲华: 人称九华山有99峰,以整数称之为“九十莲华”。●宝光:天上之异光,人称“佛光”,实为云雾水滴折射而成,视之人在光圈中。

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余年地藏坟。

风撼塔铃天半语,众人都向梦中闻。

[诗名]金地藏塔

[作者]陈岩,字清隐,宋青阳 (今属安徽)人,咸淳末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遍游九华。

[注释] ●金地藏塔: 即神光岭上肉身宝殿内的“护国肉身宝塔”。新罗国僧金乔觉,唐开元年,渡海来中国,栖身九华山岩洞里,刻苦修行,人称其为地藏菩萨化身,死后肉身葬于塔下,塔外有庙,即肉身宝殿。明万历年间赐名。●八十四级:金地藏塔下石阶共84级,石阶两旁有铁索供香客攀扶。●五百余年: 金乔觉卒于唐开元十六年 (728年),陈岩此诗约写于宋咸淳末年(1724年)前后,相距约500余年。●天半:形容塔铃位置高。●语:形容塔铃丁冬若语。联系下句,含有似地藏菩萨在布道意。●梦中:似指尘世之中,有人生如梦之意。

谪仙栖隐地,千载尚高风。

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

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

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诗名]太白祠(二首选一)

[作者]王守仁,字伯安,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余姚 (今属浙江) 人。早年被贬,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藻之乱”有功,官至兵部尚书。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倡致良知之说,对抗程朱理学,在当时影响很大,还流传到日本。

[注释] ●太白祠; 指当时九华山上所建太白祠,今已毁。●谪仙:指李白。●词客:诗人自称。

岚深山影寒,樵响不知处。

绿树早莺啼,千峰一家住。

[诗名]咏九华

[作者]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居士,明代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和画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注释] ●岚深句:山上雾气弥漫升腾,山色清冷寂静。岚,山中雾气。●樵响句:听得山间有伐木声,但不知樵夫在哪座山峰?此句与南朝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同样的手法,更显出九华山的空幽寂静。●千峰句: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享有佛国仙城之名,诗句中 “一家”即指佛家。●后两句强调了山中境界悠然高远,饱含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只闻三岛人间稀,不见九华天下奇。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诗名]游九华

[作者]胡缵宗,明人。

[注释] ●三岛: 指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三岛。●王维画: 王维是唐代诗人、画家,其诗画均很出名。●石上句: 九华山曾发现过李白的碑上诗刻,但也可能指的是贵池江祖石上李白的题诗 (见后贵池篇 《秋浦歌》注) 距明代均已千余年。

九华之峰似青莲,九华之号本谪仙。

谪仙亦有青莲号,山耶人耶可并传。

谪仙原是太白精,九华芙蓉造化英。

青莲解咏芙蓉句,天生李白山成名。

[诗名]九华忆李白

[作者]赵国麟,清人。此诗从九华山峰象青莲,以山比人,言山名与人名一齐流传后世,颇有趣意。

[注释] ●九华句:言九华山名是李白所起。●谪仙句: 言李白号青莲居士,故人称其为李青莲。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好去莫教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名]送童子下山(全诗8句)

[作者]金乔觉,新罗 (朝鲜古国名)国王子,唐开元年间,因看破红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辗转至九华山修行。他信奉地藏菩萨,他的门徒尊他为“金地藏”。他虽是佛门弟子,但也是一位诗人,此诗收入《全唐诗》。李白游九华山时,曾与之交往。

[注释] ●送童子:侍奉金乔觉的书僮,因思家,辞别师傅下山去,金乔觉以诗赠之。●空门:佛寺之门,因佛教信奉“四大皆空”,故也是佛寺之别称。●云房:住持僧居住之室。●好去句:童子因辞别师傅,依依不舍而哭泣,金乔觉劝慰他好好下山去,不要伤感。●老僧句:安慰童子不要记挂师傅,我老僧自有云霞与我作伴。

九十九朵莲花蕾,斗胜九枝夺类魁。

展翼白云拂寺过,银河挂镜揽天威。

[诗名]九华山

[作者]王树远

[注释] ●斗胜九枝:说九华山99峰中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

莫言极顶怯云凌,万仞玉梯旋可乘。

捧日亭前捧日出,乾坤万里热赤诚。

[诗名]九华山天台峰

[作者]王树远

[注释] ●捧日亭:在天台峰的东峰——龙头峰上,亭六角形,前立铁鼎,是观日出的佳处。“天台晓日”是九华山十景之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