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松》唐·杜荀鹤 《小松· 唐

本站作者 2024-02-15 05:53:00

古诗《小松》唐·杜荀鹤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借小松初不为人所重,待其高耸入云方受人赞誉,道出了不可忽视或轻视新生力量的道理。诗语浅显俚俗,而寓意深长隽永。

诗人着眼于“今”天的小松,前探其“小”时,预想其“高”后,从而写出松的生长全过程。松在幼苗期,深埋草丛之中,不为人发现;而后窜出于蓬蒿之上,也不为人注目;只有等到凌云之时,时人才盛赞它的高标。这是松树生长的自然过程。

从松的角度说,它有着奋进向上的精神,才会由淹没深草之中而达到凌云之高。还是掩藏在“深草里”时,它就“刺头”欲出,一个“刺”字,蕴力无穷,锋锐异常,它要冲刺而出,加上枝枝如芒的松针,更觉有所向披靡之势。它终于冲出了蓬蒿的包围、压抑,必然直向云霄冲去。

从时人的角度说,小松在深草里时,固然不见不识,就是出了蓬蒿,也不予重视,只有等到凌云高后,才予以承认,并赞赏它的雄伟。松树的生长缓慢,由小松到大松是个“渐”的过程,逐步地生长拔高,不会一窜而冲天,一旦便凌云。因此,小松不可能得到时人的爱护、培植,甚至因其小而加之砍伐、戕害。

这首诗的重心放在对“时人”的讽喻上。规谏“时人”要有识见,不可轻视新生力量,不可只从现象看问题,要透视到事物的本质。同时,也启示着人们,要有一股冲刺精神,才能从蓬蒿中出头,只有身显名扬才能为人所重。不可小视自己,要有凌云壮志,要有渐进的毅力。“时人不识凌云木”是普遍现象,心怀凌云志不是人人皆具,明乎此,就不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一、二句中“刺”与“出”相呼应,三、四句中“凌云”迭出,前一“凌云”指小松,后一“凌云”指大松,一为能凌云之木,一为已凌云之木,而一言“识”一言“道”,机巧生趣。诗人本来是借小松抒发自己不为人所重的不平之气,可是却表现了警世勉人之理,颇耐人寻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