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江楼上一徘徊,四面云山锦障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舜江楼上一徘徊,四面云山锦障开。
舜 shùn《國語辭典》
舜 [ shùn ]
名
參見「虞舜 」條。
木槿的別名。參見「木槿 」條。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舜華。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名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楼上 lóu shàng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整理自网络》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動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副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概括。如:「一般來說」。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助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連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四面 sì miàn
(1).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乡饮酒义》:“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2).指四周围。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青山四面合,緑树几坡斜。” ——《漢語大詞典》
云山(雲山)yún shān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漢語大詞典》
锦障(錦障)jǐn zhàng
亦作“ 锦鄣 ”。 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赋》:“锦障縈山,罗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黼帐三云清晓别,锦鄣千骑上头迎。”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春天,堤上花如锦障。”参见“ 锦步障 ”。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