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chóng)泉。
汉女输橦(tóng)布,巴人讼(sòng)芋(yù)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是王维送一个姓李的朋友去梓州这个地方当使君。梓州在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看起来李使君是王维的后辈,这首送别诗也没有哀伤情绪,而是以勉励为主。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这四句我还是放到一起写,因为他们一大一小,对比鲜明,同时互相补充,一起描绘出了梓州的自然风光。
万壑和千山是互文。树参天就是说树很高。前两句一共写了三个东西:山多,树高,鸟多。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写树多?我认为,虽然没有明写,可是暗中引导着你去联想,引导来自千山万壑+参天古木+很多鸟在叫(千山响)+生活经验的组合。这两句既有视觉,也有听觉,仔细想来会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王维诗鉴赏辞典》)。
“一夜雨“三字,有的版本是作”一半雨“。杪是树梢的意思。重是层的意思。“树杪百重泉”,按照我看到的解释,是说一夜大雨之后,山上各处都有泉水飞泻,远远望去,就像是挂在树梢上一样;百重则写泉多。但其实我不是特别能想象“挂在树梢上”这种景象。我的好友昂昂描述了另一种解释,如果是正在下雨,则树叶会先汇集雨水成一注,再流下,因为树高而多,所以像“百重泉”;这种解释最大的问题恐怕是夜雨两字,这说明是晚上,你是看不见百重树叶流水的。我也不知道,姑且相信是第一种吧。“山中“两句是流水对,字面对仗,意思却是前后承接的。
跳开字面意思,再从虚的方面来看看。前两句是被说是“律诗工于发端“的典范,“起势斗绝”,“格调高远”。
前两句虽然也有树和杜鹃这样的物体,但总的来说还是属于从大处落笔的,极有气势。而后两句虽然也有泉多之意,但手法上属于是在细处着墨。而这一大一小,承接起来又很好:从常理来讲,极大之后突然说极小,容易显得突兀;就算不会突兀,从份量上来讲,也容易有头重脚轻之感;就算没有头重脚轻之感,也不容易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营造更佳意境。然而王维这后两句完全没有刚刚我列的这三个问题,不但分量不输,还从另一个角度补全了画面。所以说是大家手笔。我近来读过的类似“大小转换、承接尤佳、补充画面“的例子,还有李白《关山月》“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王昌龄《塞下曲》“白骨乱蓬蒿”。
第三句“山中”承接前两句“万壑”和“千山”(山字重复了这点好像没有人说),第四句“树杪”承接第一句“树参天”。这种承接关系,还见于王维《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句。
注意这四句写的是友人目的地之景,而不是送别地之景,这个和别的送别诗不大一样。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指梓州那里的女性,因为地处四川,古时蜀汉。输是缴纳税负的意思,如“输纳“一词。橦布,橦木的花织成的布;橦木,是木棉的一种;橦布似是梓州妇女纳税之物。巴人也指梓州的人,巴指巴蜀。芋田,因蜀地产芋。“讼”,指诉讼,说梓州那里的人会因为芋田的纠纷而发生诉讼。为什么说个呢?因为李使君去梓州那里就是要负责收税事宜和诉讼事宜。
这两句既点出了梓州那里的人文特色(橦布、芋田),也点出了李使君的职责(输、讼)。前四句是说梓州的自然风光,这两句是说人文的;然后后面两句再说说对李使君的祝愿,齐活儿。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是用典,是汉代蜀地的郡守,“仁爱好教化“;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翻是改变的意思,如“翻新”。教授,应当是指教育的意思?
这两句话是省略了一些字,完整的应该是:(应学)文翁翻教授,(切)不敢(只)倚先贤(而无所作为)。不敢应是不要的意思。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小李啊你在新的职位上要好好干,向前辈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意思。
总结
1。 这首诗是送别诗,但思路和常见的送别诗不大一样。
2。起句格调高。山中一夜雨两句又灵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