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古诗解释 宋杨万里《新柳》诗解读

本站作者 2023-10-17 07:18:00

新柳古诗解释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1、 新柳:即初春之柳。

简析

这也是一首很能体现“诚斋体”活泼、灵动和机巧的小诗,我们来看一下:

“柳条百尺拂银塘。”

“百尺”是什么概念呢?三尺一米,大约三十多米,虽然古代“尺”的概念要比现在短,但打对折,也得有十几米。那么列位有谁曾经见过如此长度的柳条吗?基本上没有,由此作者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吗?似乎也不完全如此,联系本诗后两句,其实这里的“百尺”既指的是柳条本身的长度,也包括柳条在水中的投影,二者叠加,大致也就差不多了。我唯一稍觉有问题的是“银塘”,意思当然很好理解,就是银色的池塘,但我在古诗词中很少见过这样的用法,再加上垂柳在水中投影的颜色,不管鹅黄还是深青,那水面看起来似都不是银色的,我也曾想过换一个词替代,但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因此只好作罢。

“且莫深青只浅黄。”

这时又听得作者喃喃低语一般的自诉心曲:“你这新春的柳条呵,你就永葆你那鹅黄浅黄的新春嫩色,可不要鹅黄变深青,春来了,春又去,因为深青是暮春的产物,你一旦变得深青,春就该归去了。”不尽依依惜春之意,溢于言表,当然柳条颜色的变化,并不影响其长度,作者之所以在这里添入一个小插曲,一方面要呼应题目的“新柳”,另一方面惜春惜老也是中国文人的通病,只要戴着机会,他们都要发一番感慨的。再者鹅黄的柳色,相对于深青,也要可爱许多,楚楚许多,杨万里又天生对大自然极为敏感,这就难怪他要籍着颜色,触发思感了。不过插曲还是略过,接着往下看: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现在杨万里开始解答读者诸君的疑问了,也就是我们在第一句中所阐发的那一切。他真的并不仅仅是夸张,而是柳条的长度差不多真的就有“百尺”长呢,所运用的方法也正如我们前述的方法,他可不是单算柳条自身的长度,因为这些柳条,甚至触水也就是“蘸水”尚且未必,又何能长如许呢?然而池塘清波,波平如镜,池塘有时是能做镜用的,于是那初春摇曳的鹅黄柳色,就欣欣然在池塘中投下其影,一般来说,地面上之物有多长,水中之影就会有多长,再加上微风吹来,涟漪泛起,那水中的柳影也摇泛不止,无形中更拉引了它的长度,如此一来,地上柳条,水中柳影,合为一体,再兼波光拉伸,可不真的就有“百尺”之长吗?又何疑哉!正不当惑也,唯杨万里能有此慧心,捕此佳景,成此妙章,否则观照此景的何止千万,写出斯种风韵的却独他一人,非天眷顾杨万里,而实他有与天相通处。

是为诗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